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即使物質生活匮乏,人生也有樂趣在,要尋覓到這種樂趣,關鍵在于如何看待富與貴,如何面對得與失。宋代詩人黃庭堅在《牧童詩》一詩中就表達了對這一問題的思考,這首詩的原文如下: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牧童騎着牛遠遠地經過山村;我隔着田壟就能聽到他短笛吹出的悠揚的樂曲聲。詩人開篇點題,在鄉村田野間,他遠遠地看到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在田間的小路上悠然而行,不覺被這種悠然從容的氣質所吸引。就在這時,詩人隔着田壟又聽到了牧童用短笛吹奏出的悠揚樂聲。這樂聲散入天地間,沁入人的心靈内,時光也仿佛放慢了腳步,心靈也恬靜淡泊,這其中自有一種至樂在。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都城内有多少追逐名利的人啊;他們用盡心機也不如你這樣清閑自在。詩人聽着牧童吹奏的悠揚笛音,不禁開始憐憫那些在都城内追名逐利的人,他們為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不惜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甚至出賣人格。這些人以追名逐利為樂,在這個過程中,心靈早已千瘡百孔。于是,在詩人看來,這些名利之人機關算盡,卻不如牧童自在快樂。這也反映出詩人清高自賞,不與流俗合污的心态。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子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富貴是人之所好,這是人的本能追求。但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一顆高貴的心靈,追求富貴并沒有過錯,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個“道”,一個道德标準,不能為了追求富貴而戕害心靈。所以,我們要用最真誠的态度對待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