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決策能力改善目标

決策能力改善目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1:07:58

決策能力改善目标?普通高中已經進入改革全面深化的階段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不僅需要校長具有高瞻遠矚的決策能力,而且特别需要校長掌握改革決策落地的能力,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決策能力改善目标?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決策能力改善目标(字模型提升決策落地力)1

決策能力改善目标

普通高中已經進入改革全面深化的階段。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不僅需要校長具有高瞻遠矚的決策能力,而且特别需要校長掌握改革決策落地的能力。

近一年多來,我校嘗試使用“工”字模型,效果很好。

創新管理促決策落地

我校的辦學目标是培養有自主發展能力的學生,為此我們在學校文化、課堂教學、校本課程建設等方面采取了若幹深入的改革措施。但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校做出的改革計劃在實際落地的過程中,變形較多,改革的預期目标、效果在改革過程中不斷衰減。一年多以前,我們在天津教科院陳雨亭博士的指導下,在改革方式上下功夫,采用“工”字模型,提升了決策的适切性和落地能力。

我校在大連市申報的學校特色是“自主發展教育”,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标是逐步形成“自主發展教育”育人模式。這種模式指的是學校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促進每一個學生自主發展為目标,對學校進行整體改革,以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程開發水平,建構起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力、校本課程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管理圍繞大任務配置資源和進行制度創新的學校運行方式。

我們眼中的學校整體改革,指的是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社會急劇變遷的時代,學校必須着眼于培養對學生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認真研究學校的現實情境,聚焦師生的能力建設和課程資源建設,在關鍵領域進行持續的、互相支持的改革。采用這種改革方式,我們就不會繼續沿用自上而下的控制模式,不會簡化改革流程,不會忽視教師的專業學習和深度思考,而是讓每一個人都參與、理解和行動。

微改革、微創新成為具體途徑

學校的整體改革中包含着若幹局部的微改革或微創新。例如,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課堂教學改革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是學校忽視了對教師的理論提升,忽視了教研組建設,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針對性培養。我們認識到,用授受式教學的思考方式解決不了傳統課堂的問題。如果沒有新的理論體系支撐教學理念的轉變,除了幾個龐大的改革口号,教師連新的話語體系都不可能有,更别提要解決問題了。這個難題的關鍵是學科帶頭人的教育理論針對性提升,具體解決辦法是進行針對性閱讀。

于是,我校從2016年10月開始實施“針對性閱讀計劃”,組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和自願報名的青年教師,閱讀能指導我校教學改革的教育理論著作。我們當時做了一個閱讀計劃的“工”字模型,然後據此制定詳細的推動針對性閱讀的方案,落實效果非常好。到2018年2月,我們已經集體深讀了《我們如何思維》《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深度學習的7種有力策略》《學習的本質》《教什麼知識》及《理解為先模式——單元教學設計指南(一)》。

除了以上五本著作,我們還同時邀請專家為各學科組教師定期推薦最新的論文。例如曆史組教師在閱讀了常熟特級教師馬甯的論文《“概念為本”的課程設計在曆史教學中的應用》以後,對學校正在集體共讀的《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産生了新的興趣,因為這本著作對“大概念教學”如何促進學生的理解講得特别透徹。我們在全校聽評課活動中,在教師的小課題研究和學術報告中,都特别要求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正在閱讀的理論著作之間建立起對話。經過不懈的、細緻的推進,教師們逐漸形成了和全國優秀同行對話的習慣,形成了在自己的教學中尋求理論支持的習慣。

學校整體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規劃,也需要過程中的落實與反思,缺一不可。我們采用的這套“工”字型學校整體改革管理模式,發揮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工”字型管理模式亮了

“工”指的是漢字“工”,上面的一橫指的是規劃或者計劃,既可以是三到五年的長遠規劃,也可以是年度規劃;下面一橫是對學校當下相關改革領域的診斷,即校本發展狀況的診斷與描述;“工”字中的一豎表示從現狀出發達到目标的路徑,必須設計與實施一定的策略,配置一定資源以及建立相應的制度。我們小到教研組,大到全校,在進行改革時都采用了這種“工”字型模式。

“工”字型管理模式發揮作用的關鍵有三點:一是在制定規劃時,一定要目中有人——具體的、活生生的人;二是在診斷時要借用數據或者邀請外部優秀同行或者專家幫助診斷,一定要發現真問題;三是在制定改革策略的時候,要進行逆向設計,就是要從目标開始設計改革策略,而不是從現實的起點開始。逆向設計倒逼學校的決策層重視傾聽所有參與改革的人,而不是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重視設計策略與工具配套;重視對改革過程中評估證據的設計。

“工”字模型發揮作用,還需要依靠學校決策層領導方式的改變。我們采用分布式管理,實施項目制,每一個改革小項目都由教師團隊自願承擔。在為學生構建自主發展的成長環境的過程中,老師們圍繞學校特色、教育教學改革、課程開發、生涯規劃、學科建設等成立了若幹項目組。例如,學生的“時間管理”系列課程由我校王妍老師負責,她協調班主任、團委、教委處、課程室等一起設計了“做時間的朋友”系列活動:班會、闆報、演講、校級征文、校友報告、教師的時間意識專題教研等,使“時間”這個重要的改革變量顯現出來,引起了學生、教師和家長的重視。

(作者系遼甯省大連市第四十八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5日第7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