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碩鳴
英國最赫赫有名的地方,我覺得就是有世界名校的牛津、劍橋了,這兩座城我選擇了先看劍橋。沒有原因,就是一直想知道,劍橋(Cambridge),是一座城中校還是校中城?
一直以為因為一座大學造就了一座城市,是大學城。其實也不盡然,劍橋是一座城市,而且還早于建校。她又是大學城,世界知名的劍橋大學1209年創立于劍橋,但又成就了劍橋,人口聚集、知名度提升。但在劍橋,除了劍橋大學建築之外,還有商店、公園、茶藝館,以及代表劍橋現代化一面的百貨公司,商店及運動設施。
劍河,也稱康河上可以泛舟,在劍橋可以參加音樂會或步行到郊外欣賞優美景色,也可以和劍橋居民一樣,享受騎腳踏車的樂趣。歸根結底,是劍橋擁有了大學,是大學成就了一座城市。
倫敦到劍橋應該還是火車最實際,路途一小時左右。國王十字車站(London 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和聖潘克拉斯國際火車站(St Pancras International Station)都有去劍橋的火車。
我購買的票是後者發車。到了才知道,聖潘克拉斯國際火車站緊挨着國王十字車站,是倫敦重要的交通樞紐,外觀建築非常壯觀,不像火車站,被稱作“鐵路大教堂”。内裡的設備也很唯美,典雅大氣的頂棚設計讓人歎為觀止。
2007年開始,聖潘克拉斯國際火車站成為“歐洲之星(Eurostar)”高速列車的英國終點站和基地。如果我去巴黎,就從這裡出發。
列車來了,幹淨整潔,車廂内設計都是2人排的座位,沒有3人座的,中間走道就比較寬敞了。可見,設計者考慮的不是經濟,而是舒适。不在上下班時間,車内人不多,安靜輕松。
出倫敦,沿途盡是田園風光,停靠的是小鎮,也不見有什麼工業。一路觀風貌,一路滿足好奇心。
下了火車,迎上來一位小夥子,說是劍橋的學生,鼓動去坐船,可以沿河一路領略兩岸美景,還途經徐志摩的再别康橋,就在那兒留有曆史的痕迹。
小夥子一聽是我來自香港,就說開了粵語。他從小就在英國,今年法律畢業,很自豪地說,要回香港做律師。不少香港人都在往外走,難得他畢業後還要回去。
還沒踏上去劍橋大學的路,就被鼓動先買了劍河,也稱康河的遊船票。作為香港老鄉,小夥說給我升級至小船的第一排。幫我們設定好步行前往碼頭的路線,大約徒步30分鐘。
一路往碼頭前行,經過商店、住宅、公園,發現一個特點,這兒的中餐館比較多,說明中國人在劍橋為數不少。還有就是,整座城市因為學生而顯得年輕有朝氣。
當坐上小船的第一排,兩腿可以伸直半躺,我才體會到小夥給了我的優惠,是那麼的美好。平靜的小河,青青的草地,河中自由自在的天鵝、野鴨,兩岸青翠垂柳、各式古堡式建築,相繼随着小舟前行而倒後。河岸還擺放着躺椅,供人坐着聊天、觀賞。這條康河,貫穿劍橋大學的不少學院,那些建築就是不同學院的标志。
撐船的都是年輕人,用的不是竹竿,而是輕金屬的杆子,觸碰河底還發出金屬撞石頭的響聲。我相信,不少幫忙的都是學校兼職打工的學生。他們很健談,一路很娴熟地介紹,因為,他們就是這塊土地的主人。
天色晴朗又涼風習習,躺在小船觀賞景色,一種少有的輕松和舒适。開始,腦子裡轉,哪裡去找劍橋校園。其實,你走入城中,你就置入校園中了。
要尋找徐志摩的“康橋”,手機導航自然把你引到國王學院,但管着小門的阿姨告訴我不能從這兒進,你可以繞一大圈從另一邊去找。我真信了,但走到另一邊,完全進不了。
找一位中國留學生打聽,他告訴我,國王學院和三一學院都比較牛,平時不開放,但要看徐志摩的碑,要麼有熟悉的同學帶,要麼有一小門,平時開着的。搞得如此複雜,隻能選擇放棄了。劍橋,如此出名的國際名校确也如此保守,留着徐志摩碑,卻不讓外來人參觀,與名牌大學的身份不符。
還好,在三一學院門口,那一棵和牛頓有關的蘋果樹是在院門之外,供參觀者拍照留念,也算作了曆史的見證。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内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