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雙減背景下如何布置作業小學數學

雙減背景下如何布置作業小學數學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4 07:24:06

雙減背景下如何布置作業小學數學?“雙減”之下,作業要“減量提質”,老師們該如何在布置作業上花心思?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點,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給我們提供的作業布置小妙招吧~,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雙減背景下如何布置作業小學數學?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雙減背景下如何布置作業小學數學(雙減之下老師如何在作業布置上花心思)1

雙減背景下如何布置作業小學數學

“雙減”之下,作業要“減量提質”,老師們該如何在布置作業上花心思?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點,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給我們提供的作業布置小妙招吧~

讓學生懂得并養成科學的做作業流程、習慣

科學的做作業流程應該是:

在寫作業之前讓孩子先整理筆記,複習今日所學,再規範地做作業。

做作業時不翻書、不翻筆記,像對待考試一樣規範書寫。

檢查是做作業的重要一環,作業不檢查等于作業未做完,讓孩子養成“不檢查不上交”的好習慣。

最後規定作業要限時完成。

作業本“變臉”

目前,作業布置中以練習冊代替正式作業的現象很普遍,與此同時還存在着“不重視”:語文學科不重視對課文的思考與練習;英語學科不重視課後聽力訓練;數學學科不重視課本上的當堂練習。

以數學學科為例,建議學生準備課堂練習本和正式作業本。

課堂練習本可以讓學生将一張紙劃分為兩個區域。四分之三為答題區,四分之一為演草區。

這樣做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考試時充分利用演草紙的習慣,也有利于讓學生借助演草紙進行快速檢查。

正式作業本可以設置檢查欄。學生做完作業後,讓學生自己先進行檢查。将有把握一定對的和不能判斷正誤的題進行标注。

這樣做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同時如果他認為一定對的題結果做錯了,他一定非常關注,這樣也利于糾錯。

總之,老師在布置數學課後作業練習時,應以課本習題為主,練習冊為輔,練習冊上的題可精選來做。小學生的課堂練習題盡量寫在書上,教師可随堂走動,及時批改反饋。

作業“師批生改”

語文教師對作文釆取“師批”與“生改”相結合的做法值得借鑒。

對于文字功底差些的同學,老師可以在段落旁做如是批注:“本段有兩個錯别字、一個運用不恰當的詞、一個不通順的句子,請找出并訂正。”

對于文字功底好些的同學,可以隻在文末批一句:“本文有兩個錯别字、一個病句,請找出來并改正。”

這樣一來,作文發下去後,學生馬上就會對自己作文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學生的主動性也被調動了起來。

數學作業采取分層“師批生改”也不錯。

作業質量較好的,教師可以批注:“本次作業的5道題目中有1個錯題,請找出來并改正。”作業質量一般的,教師可以指出哪道題有錯,批注錯因,并要求學生改正。

對于錯題比較多的情況,教師可以用紅筆畫出哪一步(處)出錯,要求改正,并找出同類題進行練習鞏固。

讓學生制作單元錯題反思卡

在進行完一個單元的學習後,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制作單元錯題反思卡的作業。内容包括:

①本單元自己的錯題摘錄;②研究總結自己的“犯錯”特點;③規劃自己的“少出錯”練習計劃。

這樣,就将每日作業糾錯和單元錯題集中變式糾錯相結合,提升作業質量。

抄寫生字詞的作業可以變為“讀一讀、寫一寫、描一描“

傳統對于生字詞的預習作業僅停留在抄寫層面,預習的效果沒有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其實可以這樣做:

1.讓學生認真讀一讀下一個單元的生字生詞。

2.按照不同的結構類型如: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單一結構等将下一單元的生字生詞歸類寫一寫,也可以把相同部首的字寫在一起。

3.把容易寫錯的字用紅色的筆描一描。

顯然,同樣是抄寫類的作業,教師這樣布置,就可以在設計中巧妙地讓學生判斷字的結構,把不同結構的字進行歸類,讓學生在抄寫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字的結構特點。

這一要求不僅會讓學生自己辨别、比較不同的字,增加了思考的過程,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形成對各種字詞的理解性記憶。

選擇做作業角,教師錯峰面批

延學服務時學生自己選擇做作業角

面對班級學生情況參差的情況,教師布置作業後,可以将教室劃分為“完全獨立完成”、“幾人合作讨論完成”、“需要老師手把手指導”等多個學習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區域來完成作業。這一做法,考慮了學生差異,大家各得其所,效果很好。

課堂作業錯峰面批

課堂上若教師對學生作業釆用逐一面批的方式,其效果是會很好,但學生排隊等的時間較長。因此可以采取錯峰面批的方法:

教師同時布置三道同類題,一部分學生在做完第一題時,就可以接受檢查,當其餘同學看到檢查人較多時(排有3到5人時),可繼續做第二題,做完後再接受檢查;若人還較多,還可繼續做完第3題,最後一并檢查。

這種錯峰檢查避免了學生長時間的排隊等待和老師過度集中的高強度面批,能夠使老師和學生都感到節奏适宜。

舉辦優秀作業評改細節研究會

将作業檢查轉變為優秀作業評改細節研究會。

每一位老師将自己任課班級的作業帶到會議地點,大家一起逐個翻閱并找出優秀作業評改細節。之後分組讨論、整合,每個小組提出三個新發現。

接下來,由被發現優點的老師分享自己通過這些優秀細節而産生的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

最終,由會議記錄員分類整理,形成下一個階段大家共同追求的作業評改目标。

在整個研究會的過程中,沒有分級也沒有批評。優秀教師的優點被放大,專家力、督導力被下移,讓同伴去影響同伴。

當然,對一些作業批改确實存在問題的老師,科組長可以私下與之交流,幫助其在實際工作中逐步提升自己。

如此,以放大優點、榜樣激勵、優秀标準驅動的方式去幫助老師們共同成長,讓每一位老師都能夠在實際工作中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态,也能更加提升作業的效能。

多元有趣的作業

将書面作業變得好玩有意思,從單一的紙筆作業轉向多元的作業布置。

說的作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扮演小老師向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在與同伴“一問一答”的讨論中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動的作業。讓學生去調查實踐,比如學習“測量”時,可以讓學生回家動手測量一些物品,記錄下來并和大家分享。

看的作業。利用周圍公共服務設施,如博物館、圖書館、公園等,布置參觀浏覽的作業。作業内容可以是去圖書館借閱查看相關學習資料;去博物館探尋和最近學習有關的内容,親身感受一些實物;或者去公園考察一些植物情況等。

把作業融入生活情境中

讓學生置身于熟悉和喜愛的情境中,就像讓他們進入遊樂園和科學文化宮一樣,既感到新奇有趣,又引發他們主動的深度思考。

比如,讓小學生們講龜兔賽跑的故事,講完後問學生得到什麼啟發?

如果我們講完故事後問學生:“動物界發生了這樣的賽跑事情嗎?我們學生中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嗎?我們同學中有沒有本來是兔子卻變成了烏龜,本來是烏龜卻變成了兔子?”等問題,相信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高中數學學習了函數中的分段函數,如果将作業設計情景為:小明所在的城市為各時段統一電價,後來為解決降低用電高峰的風險,實行階梯電價(給出各段電價)。

小明媽媽說,“我們現在每月大緻是150元電費,小明你為我們家設計用電方案,省下的錢都獎給你,試為自家設計用電方案,你設計的方案可以節省多少費用?”,将問題與生活實際聯系到一起,更能激發學生興趣。

善用分層作業和自主作業

分層作業

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掌握情況給學生布置分層作業。

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作業可以布置為畫課文的思維導圖來理解課文;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作業可以布置為課文背誦;對于後進生,作業可以布置為背誦課文中的重要短語等。

自主作業

給學生布置自主學習的作業,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比如假期給學生布置一張試卷,同時把答案解析發給學生,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後自己對照答案批改,并對照答案解析寫出錯誤原因。同時,圈出自己不懂的題目,等到上課的時候教師直接講解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

轉自| 中國教師報 微信公衆号

來源: 河北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