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韭菜三鮮水餃,少用蚝油加點它,味道鮮上加鮮,鈣含量翻倍。
要問春天乃至春夏之交,什麼菜是時令菜?當屬韭菜、菠菜、小白菜等綠葉菜了,此時的這些蔬菜,不僅營養價值高,口感和味道也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尤其是韭菜,味道無比鮮美,就如南齊周颙那句名言:“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說的是初春時的韭菜是所有季節中品質最佳的。
相信很多人對韭菜都特别的喜歡,尤其做成韭菜盒子、韭菜三鮮水餃,是永遠也吃不夠的美味,我們家人就是如此,每當春天到了,去市場買菜,都要光顧一下韭菜攤,而且,做的最多的就是三鮮水餃,不過,方法很特别,那就是拌餡兒時很少用蚝油,而是加點它,也就是蝦粉,做出的水餃味道鮮上加鮮,鈣含量翻倍。
所謂蝦粉,就是買上好的蝦皮,經過洗淨、曬幹或炒幹,再研磨成粉,蝦皮經過研磨後鮮味兒完全釋放了出來,做三鮮水餃或韭菜盒子,在調餡兒時加點它,不僅味道特别鮮美,而且,鈣的含量也會翻倍,因為,蝦皮最大特點是礦物質含量豐富,尤其鈣,每100g克蝦皮中含鈣991克,素有“鈣庫”之稱。
不過,在做韭菜三鮮水餃調餡兒時還要掌握技巧,否則,加了蝦粉也等于白加,因為,如果韭菜出水多,“鮮味兒”就會随水流失掉,水餃的鮮味兒也會大打折扣,接下來看看我是怎麼做的吧。
【三鮮水餃】食材:韭菜200g、蝦仁200g、自制蝦粉1勺、雞蛋3顆、黑木耳50g、面粉300g、植物油、食鹽、生抽
食材說明:韭菜有寬葉和窄葉之分,寬葉韭菜含水多,鮮味兒較淡,窄葉韭菜含水少,鮮味濃郁,如果用來做餡料最好選窄葉韭菜。
制作:
1、餃子面裡加點兒鹽。做水餃首先和面,如果所用的面粉是高筋粉,直接用溫水和成稍微偏軟的面團即可,如果中筋粉或低筋粉最好和面時加一勺食鹽,以增加面粉的筋性,這樣煮餃子時不容易破皮,而且勁道好吃。面團和光滑後蓋上保鮮膜防止風幹,放一邊醒面。
2、韭菜控幹水再切。先把不容易洗淨的韭菜根齊刀切下,然後将韭菜放拿水龍頭下沖洗掉表面的泥沙和污物,再放入淡堿水中浸泡五分鐘,最後多清洗幾遍,然後放到濾網中控幹水分(這一步很關鍵,如果韭菜附着的水太多,會導緻餡兒裡有水),再将其切碎。
3、黑木耳提前浸泡,泡發後清洗幹淨,摘掉根部控幹水分後剁成碎末。
4、大蝦仁去殼、去頭、去掉蝦線,剁成蝦泥。
5、雞蛋炒熟晾涼。蛋液炒成蛋液打入碗中用筷子攪散,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油溫五成熱時淋入蛋液,迅速用鏟子劃散,炒成雞蛋碎,晾涼備用。雞蛋碎一定晾至不燙時才能和韭菜混合在一起,否則,韭菜受熱出水、變蔫,失去鮮美的味道。
6、調入蝦粉,鹽最後放。加工好的韭菜、木耳、蝦仁、雞蛋碎依次放入盆中,此時調入一勺蝦粉、一小勺生抽、少許植物油調勻。鹽要在包餃子之前再放,這樣避免與韭菜長時間接觸,因為韭菜與鹽接觸時間越長出水越多,蝦粉和油會流入韭菜出的水中,而包不到餃子裡面,自然餃子也就失去了鮮味兒和香味兒。
7、包餃子時速度要快。盡快将調好的韭菜餡兒包入餃子皮中,同樣是避免韭菜出水。
8、餃子浮起即熟。水開後下入餃子,迅速用擀面杖或勺子背輕輕推動餃子,以免餃子沾鍋底或互相粘連,大火燒開,等餃子都漂浮在水面上就說明熟了, 馬上撈出。切記不要煮過久,否則韭菜不但失去翠綠色,也失去了鮮美的味道,同時餃子皮也失去了勁道的口感。
總之,無論做三鮮水餃還是韭菜盒子,調餡兒時少用蚝油,加點兒蝦粉,味道特别鮮,而且,還能給身體補充更多的鈣。
蝦粉制作非常簡單,有時間時多做一些放入密閉的玻璃瓶中,調餡兒、做湯,都特别鮮美,也比蝦皮用着方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