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字在古典詩詞中,可謂俯拾即是。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夕陽照水,半江波光閃閃,半江紅浪滾滾,多可愛!溫庭筠《題望苑驿》:“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蒼翠欲滴,實在美麗。黃公度有:“半濕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春秋天。”以上詩中的“半”字用得巧妙,寓意含蓄,更增添了詩情畫意。
此外,還有杜甫的“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李商隐的“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白居易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元稹的“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龔自珍的“資格未高滄海換,半為義士半為僧”;蘇曼殊的“袈裟點點凝櫻瓣,半是胭脂半淚痕”;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徐渭的“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朱熹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等詩句中的“半”所營造出來的意境和韻味,又有哪個是辭典上的釋義所能概括得出來的呢?
明代詩人梅鼎祚的《半景》詩:“半水半煙着柳,半風半雨催花;半沉半浮漁艇,半藏半現人家。”全詩雖僅4句24個字,詩人卻連用了8個“半”字,把一幅半隐半現,煙雨迷蒙的江南水鄉春景描繪得惟妙惟肖,饒有情趣。
清代文人李密庵也有首《半半歌》,内中有這樣的詩句:“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馔半豐半儉;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颠,馬放半缰穩便。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隻半。”(引自林語堂的《人生的盛宴》)全詩有42個“半”,讀來饒有趣味,裡面講到了生活的經曆、方式、經驗、不居兩端而取其半,廣用半字,調侃人生頗有情趣。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從半高處觀看,世界顯得最美好”。正如李白詩雲:“半壁見海日”。這裡面蘊含着妙不可言的哲理,隻能意會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