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滿
(北宋)歐陽修
夜 / 莺 / 啼 / 綠 / 柳,
皓 / 月 / 醒 / 長 / 空。
最 / 愛 / 壟 / 頭 / 麥,
迎 / 風 / 笑 / 落 / 紅。
5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小滿。今年小滿節氣的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小滿節氣有何特點?小滿節氣裡沈陽的天氣情況如何?在此節氣中,大家在養生方面需要注意些什麼?……日前,記者采訪了氣象專家、沈陽市氣象服務中心綜合服務科編導賀铮,請他就相關内容給予詳細介紹。
時間 5月21日9時22分到6月6日零時25分
賀铮介紹,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此時北鬥七星鬥柄指向甲,太陽達黃經60°,于每年公曆5月20至22日交節。今年的小滿是從5月21日9時22分到6月6日零時25分
元吳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說文解字》對“滿”解釋:“滿,盈溢也”,正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所以,“小滿”代表兩個意思:一是北方麥類等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隻是剛開始飽滿,還沒有完全飽滿,所以稱為“小滿”;二是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裡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幹裂,無法栽插水稻,所以有“小滿不滿,幹斷田坎”和“小滿不滿,芒種不管”的諺語。
天氣 北方開啟幹熱季進入“暴曬模式”
賀铮表示,常年來看,進入小滿節氣後,北方就開啟了幹熱季,進入“暴曬模式”。同時,黃河以南到長江中下遊地區,開始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而在南方,常年此時,伴随着南海夏季風,我國東部全面進入主汛期,華南處于前汛期的盛期,所謂“小滿大滿,江河水滿”,強降水過程頻繁,經常無縫銜接。
對于咱們沈陽地區來說,小滿節氣裡,天氣變化通常比較大,東北冷渦活動頻繁,雷暴大風、冰雹、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也開始逐漸增多,這樣的天氣緻災的可能性比較大,對農業生産、人民生命财産安全都有不利的影響,這個時候要經常關注天氣預報和預警信号,做好相應的防範措施。
養生 以清淡素食為主 可以多吃點“苦”
賀铮說,進入小滿節氣,天氣漸熱,許多地方在小滿這一天有吃苦菜的習俗。苦的食物是許多人不愛吃的,但為什麼在小滿這一天要吃“苦”呢?其實,小滿節氣期間是濕性皮膚病的易發期,因此,飲食調養要以清淡素食為主,可以常吃具有清熱祛濕作用的食物。
苦苦菜,又叫苦菜,它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堿、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此外,苦瓜也是食用佳品,營養豐富,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增進食欲、助消化、除熱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
我的節氣·解惑
為什麼隻有小滿卻無大滿?
在二十四節氣中,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唯有小滿單獨存在,沒有大滿節氣,關于這個問題說法不一。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講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所以隻有小滿,不要大滿,可見二十四節氣不僅反映了自然之道,也體現了古人的人生哲學。
我的節氣·曆史
祭車神>>
小滿,是中國農村一年中又一個繁忙的節氣。
5月17日,記者采訪民俗學者、沈陽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齊守成時,他講述了有關小滿節氣的曆史故事。
到了小滿時,農民要進行“祭車神”。傳說的車神,是一條白龍。小滿時節,農民們在踏水車翻水澆地之前,在水車上放上魚肉、香燭等物品祭拜。祭品中,少不了會放上一杯白水,祭拜時将白水潑入田中,以祝福水源旺盛企盼豐收的意思。油車,在南方農村較常見。農民将收割下來的油菜籽送回家去舂打,再用油車榨出清香四溢的菜籽油。
傳說蠶神姑娘是在小滿這天誕生的,所以到了小滿這個節氣,民間會有祭蠶的習俗。《清嘉錄》中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缫絲,晝夜操作。”可見,古時小滿節氣是蠶農、絲商滿懷期望等待着收獲的日子。
據文獻記載,清朝承襲了曆代的重要祭祀禮制。其中,康熙帝對蠶桑極為重視,設立了蠶舍,植桑養蠶,浴繭缫絲,設立織染局,織染蠶絲。到了乾隆九年(1744年),孝賢皇後還舉行了清代第一次皇後親蠶禮……待繭成之日,蠶母将圓潔的蠶繭獻給皇後,皇後選擇最好的蠶繭進行缫絲,将絲染四色,用于繡制祭服之用。
我的節氣·故事
吃苦菜>>
到了小滿節氣,沈陽的大地都綠了,田野的風也小了,人們的心情也特别好。可以說,小滿是沈陽最美好的節氣之一。
民俗學研究者、沈陽市文邦民俗館館長趙文邦告訴記者,他小時生活在沈陽農村,記憶中,小滿到來時,天氣逐漸熱了,雨水也逐漸多起來。到了這個時候,一般人家的閑事兒都已經辦完,家家戶戶都開始農忙了。這時,往田間一看,農戶們都非常忙碌。
《周書》中記載:“小滿之日苦菜秀”。意思是在小滿這一天,應該吃點帶苦味的菜。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隻有吃過苦,才懂得甜。這句話也讓趙文邦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吃苦菜的日子。他說,小滿時,他家裡的飲食,主要是苞米面酸湯子,還有将地裡挖來的苦菜等野菜蘸着大醬吃。這在當時可是農村生活标配的飲食結構。難得有一次改善生活,才能吃上一碗美味難忘的擀面條兒。趙文邦說,雖然今天的生活好了,可我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好生活,更加努力地工作,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徐佳婷、陳鳳軍
編輯:王沛霆
責任編輯:張紅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