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美國總統成功率?若不是一位飽學長者傾情推薦,我會以為羅伯特•卡洛的《權力之路:林登•約翰遜傳(第1卷)》是厚黑學大俗書可能是為了促銷,腰封彌漫着狗血味:“讀懂權力、讀懂政治、讀懂金錢、讀懂美國……美劇《紙牌屋》根據本書主角塑造……”,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競選美國總統成功率?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若不是一位飽學長者傾情推薦,我會以為羅伯特•卡洛的《權力之路:林登•約翰遜傳(第1卷)》是厚黑學大俗書。可能是為了促銷,腰封彌漫着狗血味:“讀懂權力、讀懂政治、讀懂金錢、讀懂美國……美劇《紙牌屋》根據本書主角塑造……”
肯尼迪總統遇刺後,約翰遜副總統在“空軍一号”專機上宣誓接任總統。“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和英俊風流的肯尼迪比,約翰遜賣相太差。陰謀論、越戰讓約翰遜飽受诟病,“偉大社會”等“政績”也充滿争議。讀他的傳記,我實在提不起興趣。
更要命的是,這本書開頭是一大段地理描寫,令人讀起來頭大(我到現在都沒讀完)。推薦人讓我跳過開頭,帶着問題讀這本書。果然,從最感興趣的章節讀起,我不僅對其他章節産生了興趣,甚至對尚無中譯本的後三卷産生了興趣。
之前,我對美國國會、政黨、選舉有些粗略認識,希望通過真實案例理解機制。約翰遜堪稱完美标本:給衆議員當過秘書,競選衆議員連戰連捷,操盤過大選,競選參議員被人舞弊做掉,之後卷土重來,後來成為參議院少數黨領袖、多數黨領袖。
讀大人物傳記,如同吃魚——中段最好:總統位高權重,解決難題的思路普通人難以借鑒;童年、少年經曆,多出自本人或親近者之口,信源單一,真假難辨,容易過度解讀;人生中段,事業剛剛起步,最能夠反映大人物非凡之處,且有多角度的可信資料。
約翰遜29歲競選衆議員成功,這一段首先引起了我的興趣。我讨厭約翰遜,但佩服其勇氣、勤奮、用心。
1937年,所在選區衆議員突然逝世,約翰遜想參加補選,但是人們在傳,衆議員遺孀可能在葬禮上宣布參選。選區勢力盤根錯節,她若出馬,其他人都沒戲。在老爹鼓勵下,約翰遜搶在葬禮之前宣布參選。果如所料,那位太太年老體弱,被吓退了。
選區橫跨城鄉,年輕的約翰遜在城裡沒優勢,隻好将拜票重點放在了鄉村。路過加油站,他就加油,但刻意不加滿,以提高搭讪、拜票成功率。經過農場,面對素未謀面的主人,他居然能準确叫出對方名字。他沒有特異功能,秘訣就是在離開時問:“您能告訴我下家農場主人叫啥麼?”
這個階段的約翰遜還未“黑化”,仍葆赤子之心,故事讀來令人佩服甚至感動。
衆議員位子坐穩後,約翰遜在1940年大選中臨危受命,為民主黨操盤。種種迹象表明,民主黨選情吃緊,可能失去衆議院控制權。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秘書長這個職位成了燙手山芋,誰出任誰背鍋。約翰遜主動請纓,雖然因資曆淺未獲得秘書長頭銜,但是主持工作,在羅斯福總統那裡挂了号。
“金錢是政治的母乳。”競選活動特别費錢,各選區請款電報雪片般飛來。讀到這段,我忽然想起某外賣平台運營負責人的回憶文章:争取、分配資源,搜集、分析數據,方法論是相通的。
約翰遜起家于産石油的得克薩斯州,搞定了幾個大金主。不過,錢永遠稀缺,給誰、怎麼給有講究。他在摸底後決定,特别穩或沒希望的選區不給、少給,主要給有希望但是吃緊的邊緣選區。
還有一個難題:名義上,錢是捐給競選委員會的,不是捐給他個人的,他在委員會沒有正式名分。拿到錢的,可能不念他的好;沒拿到的,又可能埋怨他。
約翰遜讓金主在捐款時附上說明,大緻意思是:“看在約翰遜的面子,我捐這筆錢;我個人希望,這筆錢用于支持誰誰誰……”就這樣,拿到錢的感恩戴德,沒拿到的也無話可說。
善用新媒體者赢選舉,廣播就是那時的新媒體。約翰遜發現了廣播在競選中的優越性:報紙需要提前花錢預訂,但是廣播可以免費收聽、随時換台;閱讀文字門檻較高,聲音則能觸達文盲,而且情緒更加飽滿。約翰遜不僅為各個選區提供資金支持,還提供策略支持,喚“及時雨”也不為過。
這次大選,民主黨驚險保住了衆議院控制權,約翰遜一戰成名。因為從上到下懷其德、畏其威的政客太多,他在政壇左右逢源。
這個階段的約翰遜政治嗅覺靈敏,行事果決缜密,是卓越的項目經理。哪個大型組織或大型項目的負責人不想有約翰遜這樣的能幹下屬呢?
“吃虧要趁早。”1941年,春風得意的約翰遜競選參議員,甚至獲得了羅斯福的背書,然而功虧一篑。
他的主要對手是綽号“老爹”的時任得州州長奧丹尼爾,這位州長之前做過面粉銷售、電台播音、流行歌手,線上線下魅力四射,令約翰遜自慚形穢。
約翰遜被逼得沒辦法,使出奇招:他讓競選團隊對選民講,州長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官,所以不要投票給他,讓他去華盛頓當參議員太可惜了,最好讓他留在本地,繼續為民造福。
約翰遜仗着财大氣粗,還搞定了一些地頭蛇,直接花錢買票。到了開票日子,各地投票結果彙報到了州裡,約翰遜以為穩了,沒想到人外有人:奧丹尼爾州長力推禁酒,當地酒商想把這尊瘟神送走,于是也搞定了一些地頭蛇,等其他地方結果都出來了,再根據落後票數做票。說你好話、幫你拉票的,并不是你的朋友,這就是政治。
吃大虧,現大眼,約翰遜并沒有從外部找原因、到處喊冤叫屈,而是反思自己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他的一貫信條是:“如果你真的盡了一切努力,那就一定會赢的。”但是這次,他顯然過于自信、有些松懈了。
美國政治真實面貌是怎樣的?托克維爾畢竟是外國訪客,《論美國的民主》難免帶有浪漫濾鏡。卡洛筆下的面貌可能更真實: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因為信息傳播有成本;錢也不是萬能的,有些人将競選資金轉化為選票的效率更高,從而彌補資金劣勢;有些人正直到迂腐,競選對手生病卧床那三天,雷伯恩停止競選;有些人慣于舞弊,書中提到的一些手法在當代美國仍未絕迹。讀本書的很多章節,不由得想起2020年美國大選,啞然失笑。
約翰遜以善于搞關系著稱,但是搞關系不是簡單的送錢、拍馬屁。約翰遜早年給衆議員當秘書時,人微言輕,沒啥資源,但是服務選民非常用心;後來長期出任衆議長的雷伯恩是提攜約翰遜的貴人,以廉潔著稱,公務旅行都是自掏腰包,迥異的兩個人居然成了忘年交。
卡洛寫的這本傳記,好就好在場景生動、細節豐富,許多章節令人動容。約翰遜給得州農村争取供電,書中有很大篇幅描寫沒電時婦女有多麼艱辛:砍柴、燒水、洗衣服、熨衣服、做罐頭、擠牛奶……奶農沒有冰櫃,隻能從鎮上買冰塊。牛奶公司卡車如果來遲,隻要牛奶溫度超過十攝氏度,就不收了,辛苦勞作又白費了。我小時候,農村經常停電,心有戚戚。
放下這本厚書,我不由得歎服:卡洛是頂級傳記作家,能讓讨厭傳主的讀者饒有興趣地讀下去,甚至産生共情。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曾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