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易經中的起卦法

易經中的起卦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6 15:00:32

易經中的起卦法(兵家和縱橫家的思想)1

訟卦卦象

訟卦的卦象是天水訟,上卦是乾下卦是坎,它的綜卦是需卦,一個是等,一個是争,互為彼此的另一面。

序卦傳:

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

易經中的起卦法(兵家和縱橫家的思想)2

兩隻松鼠争搶食物

飲食代表了各種欲望和資源,資源就那麼多,都想要就難免發生争執,所以,需卦後面接着就是訟卦。訟卦是易經的第六卦,和下一卦師卦是一組,兵家和縱橫家的思想,主要源自訟卦、師卦以及第九卦比卦。

易經中的起卦法(兵家和縱橫家的思想)3

古代公堂

“訟”字的字形,左邊言字旁,右邊公平的公,是“言之于公”的象。矛盾、争執、訴訟、是非、裁決,這些都是訟卦的範圍。訟卦的要義,在于合理的解決沖突。為什麼有訟呢?根本是源自于“争”。出現争議之後,雙方一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到底誰有理呢?說不清楚,要公正審議之後才知道。誰理虧、誰占理,得言之于公,這就是“訟”的含義。如果司法仲裁還解決不了,就會發展到通過訴諸武力來解決,那是下一卦師卦。人的憤怒、委屈一經引發,就是訟的象,罵人的時候失去理智,然後互相攻擊,置辦武器,準備下一卦“師”。從卦象上看,上卦乾是往上走,下卦坎是往下走,兩邊方向和意識形态完全相反,越走越遠。《雜卦傳》說“訟,不親也”。就是這個意思。好,我們先來看卦辭。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訟卦和需卦卦辭開頭的兩個字是一樣的,都是“有孚”。我們在需卦講過,孚是誠信、是信望愛。“有孚”就是有誠信、時刻不脫離誠信的原則就叫“有孚”,“有孚”一般是九五爻的精神核心,九五爻為君位,又中又正,内在中正,才能做到真正的誠信。在訟卦裡不能有私心,處理争訟非以誠信為原則不可,否則就控制不住走到下一卦師卦去了。

“有孚”是訟的第一個原則。第二個原則是窒,窒息的窒,窒字,上面是穴,下面是至于的至。

易經中的起卦法(兵家和縱橫家的思想)4

風雪中忍耐的小鳥

除了“有孚”之外還要能忍耐,鑽進洞穴裡忍着,忍到不能忍,都快憋死了,還在忍,就叫窒。在訟的時候人很容易浮躁不安,也很容易憤怒,人在憤怒下是失去理智的,做出的決定往往是錯的,所以要懂得“窒”。就像需卦的“入于穴”一樣,不搞直接對抗,這樣能夠避免掉很多紛争。

在中國曆史上最能忍的,恐怕當屬越王勾踐,為了複國,受盡長時間的屈辱,當然,在複國後他的有些做法是不可取的,但他從被滅國到複國的這個過程還是值得我們學習,靠的就是“窒”。

第三個原則是“惕”,乾卦九三“朝乾夕惕”的惕。都鑽到洞穴裡去忍着了,這還不算,還得戒慎恐懼,日夜警惕,防備随時都可能出現的擦槍走火。

易經中的起卦法(兵家和縱橫家的思想)5

不偏不倚

第四個原則是“中”,“中”是不偏不倚,不走極端,不會“過”,也不會“不及”,合乎中道,恰到好處。“有孚、窒、惕、中”,這四個功夫都下了,最後就是“吉”。吉,不是寓意上的大吉大利,是符合天道原則。“有孚,窒,惕,中,吉。”前面“有孚”講的是九五爻,“窒、惕、中”,講的是九二爻,這兩個爻是訟卦最值得學習的地方。訟卦的原則就是“有孚、窒、惕、中”,做到了,就吉。做不到,就“終兇”。

“利見大人”是指九五爻辭,九五“有孚”、“中正”,在訟卦裡代表法官,這個法官的高度很高。在乾卦《文言》我們講過,“大人”是易經裡的最高德位,“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有這樣的人物來做裁決,訟卦産生的紛争能夠得到公正的化解。大家都接受調解,就吵不下去了,也不會走到需要打仗流血的師卦。這個當然有利,就叫“利見大人”。

易經中的起卦法(兵家和縱橫家的思想)6

不利涉大川

“不利涉大川”,是說不利于向外擴展。雙方還在吵架呢,内部問題還沒解決,在内部糾紛沒徹底解決之前,不要試圖向外擴張,先得把訟解決。需卦講“利涉大川”,訟卦講“不利涉大川”。這兩個卦的卦象,我們對比一下會發現,需卦是越走越靠近目标的,水向下流,天往上升,總能碰到,所以“利涉大川”。訟卦就不是了,剛好反過來,天往上,水向下,雙方漸行漸遠,沒有交叉,所以“不利涉大川”。好,來看看彖傳是怎麼說的。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兇,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上剛下險,險而健”,是分析卦的結構,上卦乾卦剛健,領導層很強硬;下卦坎為“險”,坎險流動不定。“上剛下險”是不和諧的象,上面一步不讓,下面心懷鬼胎;高層擺不平基層,基層不服氣高層,朝野、内外不和諧,危機四伏。“訟,有孚,窒惕,中吉”,前面說過了。“剛來而得中也”,是講九二。爻往上發展叫“往”,往下發展叫“來”。一個陽剛的爻往下居于坎險之中,就叫“剛來而得中”。

“終兇,訟不可成也”,這是說冤家宜解不宜結,雙方都得冷靜、克制,尋求和解。這是中華文化獨有的烙印。像在港劇裡邊我們經常就看到,動不動就說,你等着收律師信吧,動不動要告人家诽謗,吐口痰罰款也要鬧上法庭。依法治國好是好,可是總覺得差了那麼點意思。搞得冷冰冰的,少了關懷、包容和諒解,人跟人之前産生莫名其妙的距離感。在内地就很少這樣,除非大奸大惡,大是大非,其他一般情況下,兩方出現争議,官方給出的意見都是以和解為優先。我們國家的法制建設現在也很健全了,是有法可依的。為什麼不優先據嚴懲處呢?這是我們知道無論誰占理,一旦真的鬧起來,誰都占不了便宜。這個争訟引起的後遺症,後患無窮。争訟的結局,無非一個赢一個輸,這種結局,不符合中華文化裡的溫良、包容、還有謙讓。即使勝了,最終的結果還是誰都不得安生。所以象傳就說“訟不可成也”,有的書上叫“訟不可長也”。有争議,是一個常見現象,但是由争議到争訟,非要弄一個輸赢,結果就是雙輸,這就不是一個正常現象,長不了。

易經中的起卦法(兵家和縱橫家的思想)7

天下無訟

“訟不可成”這個思想從幾千年前一直延續到了現在,論語裡面就有孔子對于訟的看法,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他說,審理訴訟案件,我和别人一樣,沒有什麼高明之處。重要的不是訴訟結果,而是想辦法讓這種情況不要發生。處理争訟的原則,在孔子那個時代的指導思想,就是這樣。要想使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減少紛争,不能依靠刑律,得依靠教化。教化跟教育有些差别。教化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通過移風易俗,以身作則,來改造整個社會的風氣,使之歸于良善。這種教化如果深入人心,社會人人向善,大衆心慕禮讓,自然就減少了社會争端。孔子一生都在倡導禮教,原因就在于他悟透了這個根本原則。

後面接着說“利見大人,尚中正也”。“利見大人”,是講九五爻。“尚中正也”,“尚”是崇尚。推崇由九五這位大人來主持正義,九五是中正正義的法官代表。“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在訟的時候,局勢不利,如果還沒頭沒腦地往前沖,結果就會“入于淵”——掉到溝裡去。這是說,在雙方的危險關系沒有解除之前,千萬不能随便冒險。上卦持續往外發展,下卦持續流向内地;天和水相悖而行,不論行動、做法、發展方向都越離越遠,沒有發生交集的機會。“不利涉大川”。這個現象在象傳裡直接說出來了。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天與水違行”,上卦和下卦無法合作、互相消耗。象傳就提醒我們“君子以作事謀始”,有智慧的人一看到訟卦的象就要設法化解。做事情“謀始”很重要,“履霜堅冰至”,這也是“謀始”,稍有苗頭不對,馬上就想辦法化解。“謀始”的智慧在《孫子兵法》這本書裡體現得淋漓盡緻。《孫子兵法》的前三篇,講的都是戰略運籌。在出兵前先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制定作戰計劃。接着是戰争前的準備和籌劃,也就是戰争動員。第三篇談的是《謀攻》,就是用看能不能不用武力,用智慧迫使敵人投降。這些都不成,才是用具體的作戰指揮、戰場機變、軍事地理、特殊戰法等,來取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