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刀赴會是孫劉兩家關于荊州三郡歸屬問題的會談,原出自《三國志·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将軍單刀赴會。”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将其作為關羽的“專有名詞”,大肆渲染其孤身涉險、大義凜然的形象。曆史上單刀赴會的真相是什麼,背後又有哪些較量?
一、借荊州
赤壁之戰後,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曹操居其北,孫劉居其南。起初南郡、江夏為劉備和孫權共同占領,劉備在孫權的默許下又取得了荊南四郡:長沙、零陵、桂陽和武陵。與劉親善的魯肅繼任大都督後,劉備提出以部分江夏郡換取整個南郡的治理權,在魯肅的勸說下,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并确認他占領的荊南四郡。
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重整旗鼓,準備從合肥和南郡兩個方向再次用兵。如此,孫權将面臨雙線作戰的被動局面。此時,将南郡委托給劉備,相當于把劉備推向前線,能夠分擔合肥對峙的壓力。況且,荊南地區四面受圍,難有大的發展空間,風險總體可控。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決定扶植劉備對抗曹操,其實後來劉璋也是這麼想的。
孫權沒想到的是,劉備按照《隆中對》的規劃,成功向西突破并奪取益州,右拳打開了天,化身為龍。這時,孫權突然感覺自己吃虧了,就派諸葛瑾前去索要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托辭取得涼州後再歸還。孫權便直接任命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官吏前去赴任,但都被關羽驅逐。孫權大怒,派呂蒙武力奪取三郡。在劉備也準備動手幹預的時候,魯肅發起了這次會談。
二、益陽會談
會談地點不是《三國演義》所說的陸口,而是在益陽。當時,魯肅駐軍資江南岸的陸賈山,關羽駐軍資江北岸的白馬山,兩軍隔江相望。《三國志·魯肅傳》記載:“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将軍單刀赴會。”
益陽是孫劉兩軍交界處,陸口是東吳後方的大本營。魯肅與關羽都在益陽前線,舍近求遠從常識上說不通。當時孫權自鎮陸口,既然是由魯肅來談,不可能選擇陸口這樣一個的地方。此外,作為督荊州事的關羽,職責所在也不允許他擅離職守,隻身入虎口。
選擇一個居中的會談地點,說明雙方就會談達成一緻抱有期待,也反映出益陽會談仍是在孫劉聯盟的框架下進行的,因此發生“鴻門宴”的概率較小。從動機上來講,作為魯肅一方,由于本身已經奪回三郡,隻剩下由劉備一方來确認,因此殺了關羽對于使命的達成無濟于事;而關羽殺魯肅隻會使局面惡化,既然坐下來談,就是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沖突,因此也沒有擺“鴻門宴”的必要。
三、會談紀要
參加會談的有,“督荊州事”的關羽,和接替周瑜領兵的東吳都督魯肅。兩人都是以都督身份,作為劉備和孫權的全權代表參加會談的,這是三國時期都督行使對外交涉權的體現。
魯肅表示,當初我們家主公把荊州借給你們,是看在你們遠道而來,沒有立足之地,現在你們已經取得益州,仍舊沒有歸還的意思,現在隻要求歸還三郡都不行,有你們這樣的嗎?
關羽表示,在共同抗曹的問題上,我們家主公也出過力,卻沒分得半點土地,現在我們依靠自己的實力取得了荊南四郡,你們又來索要,這是什麼道理?
雙方就三郡歸屬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
四、會談結果
你原諒我也來了,不原諒我也來了,原諒不原諒我都帶着誠意撲面而來的。作為會談的雙方,魯肅是委屈的,關羽是被動的,但卻是有誠意的。從關羽的言行來看,并沒有破壞孫劉聯盟的傾向,在身邊人惡語插話的時候,他及時維護魯肅的面子,給魯肅台階下,這是一位理性而清醒的關羽。
雖然會談當時沒有達成一緻意見,但是适逢曹操攻打漢中,劉備擔心腹背受敵,搞不好連益州都保不住,于是向孫權求和,孫劉雙方達成湘水之盟,即以湘水為界劃分荊州南部,江夏、長沙、桂陽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劉備。湘水之盟沒有徹底解決荊州問題,給後來關羽的失荊州埋下伏筆。
單刀赴會是在孫劉關系緊張的局面下,孫權奪取三郡的事實下,兩軍劍拔弩張的對峙下,雙方本着友好協商的原則,為防止事态進一步惡化而進行的一次交涉。參與會談的雙方代表關羽、魯肅在保障己方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維系了孫劉聯盟延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膽識,都是值得贊揚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