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句俏皮話:“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把官做,九鬥十鬥享清福”,“鬥”越多,越好。
歌謠可謂衆所周知,耳熟能詳。鬥和簸箕都是古人用木頭竹子編織的,用來裝盛物品的器具。古人主要用鬥來裝糧食,而簸箕除了在農忙時候用來揚米去糠之外,更多的是用來裝垃圾。于是,古人便将指紋與鬥和簸箕聯想起來,而日常生活中,鬥是來裝糧食的,如果一個人的指紋中,鬥比較多,則證明其命運比較好,能夠聚财,能夠富貴。反之,簸箕是用來裝垃圾的,如果一個人的指紋中,簸箕比較多,不僅僅聚不了财,反而會非常窮困。
除了我們對指紋迷信的說法外,指紋具有唯一性,作為身份的準确證明,也被廣泛應用于安全及犯罪相關領域中。此外,指紋存在的意義也在于人類生存,由皮膚褶皺形成的紋路,為手、腳等需要力量的肢體組成部分,增加了摩擦力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使力或應用工具。
但其實大家一定不知道,對指紋的關注并不是完全的迷信,更是一種科學,被稱之為“皮紋學”。皮紋通常是指手指、手掌及腳掌等處皮膌紋的形态,是人類一種重要的遺傳性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遺傳信息和體質強弱。所以研究人員把“皮紋”又稱為可視的基因。
小小的指紋學問大,指紋作為人體生物體征之一具有獨一無二的存在屬性,世界上沒有兩塊完全相同的指紋,哪怕在同一個人的手指也不可能出現。
一般被分類為:弓形、箕形、鬥形,這三種紋形中弓形紋最少,多出現在有遺傳缺陷的人手上,而指紋中最複雜的是雙箕紋,代表身體各方面發育相當良好,是選拔年輕種子運動員的加分項,更是重要參考标準之一。
這麼說來,古人的迷信說法還有些道理,因為身體好的原因,體力勞動也會增多,相當于大量運動,自然身體會較别人健康些,而廣大勞動人民就是這樣吃苦耐勞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好生活,所以簸箕紋其實看上去也沒那麼不好了是不是?
箕紋:和鬥紋相反,外圍有開口,如高山流水般的紋路,一般開口朝向同一隻手小指方向的為正箕紋,反之為反箕紋,一般情況下很少有反箕紋,它屬于基因突變的成果。有一種說法是:反箕紋和箕紋所具有的個性也有很大反差。
鬥紋:大緻上圓圈型的指紋,通常為N個同心圓組成,也有雙鬥紋,螺旋紋的分類,總之,指紋的外圍圈是閉合的,一般歸類于鬥紋。
弓形紋:由多數弓形線在上部,少數橫直線在下部構成。中心花紋與上下包圍線無明顯界線,隻有兩個系統。可分為:弧形紋,弓形線弧度較小。帳形紋,弓形線弧度較大。
今年1月在美國《細胞》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由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複旦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十餘家科研單位以題為 《肢體發育基因是人類指紋模式變異的基礎》的研究,該雜志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志之一,首次揭開指紋形成之謎,證明人類肢體發育相關基因在指紋形成中的關鍵作用,為探索指紋與生長發育、疾病之間的内在聯系指明方向。
對由東亞人群與歐洲裔人群構成的23000多例個體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總結發現指紋的形成與43個肢體發育基因有關,同時小指長,手掌短的人,鬥形紋就越多。食指的第一個指節越長的鬥形紋就越少。
而指紋和疾病的相關性研究表明,1945年,科學家發現唐氏綜合征和一些先天性疾病,可能會出現斷掌、足拇指弓形紋等皮紋特征;20世紀60年代,研究發現白血病患者的指紋中,鬥紋居多;1982年,科學家認為,有6個或者6個以上鬥紋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很高。
指紋會被磨平嗎?表皮之下為真皮層。表皮與真皮交界處凹凸不平,而這凹凸狀就像模闆一樣,形成指紋的形狀。縱然指紋因磨損而喪失表皮,但隻要不傷及深部,還是會再生成原本形狀的指紋;隻不過指紋的清晰度會随着年齡增長而變差。
指紋具有唯一和至死不變的特性,是用來辨别身份最好的載體。以科學方式利用指紋、作為犯罪偵查等個人識别用途的研究,源自于日本明治初期,由一位英國傳教士兼醫生福德斯進行。據傳,他于1880年在英國科學期刊《Nature》上所發表的論文,是第一篇有關指紋識别的研究。
指紋會遺傳嗎?雖然不會有2枚完全相同的指紋,但同卵雙胞胎的指紋會有相似的傾向。另外,同一個人的不同手指,也容易呈現出相似的紋樣。
從指紋紋路也可以判斷出性别和人種。例如,在日本人身上,箕形紋(loop)和鬥形紋(whorl)幾乎是一樣多,兩者約占全體的90%以上。相較于此,歐洲人以箕形紋者較多,美國人則是以弓形紋(arch)者居多。
綜合以上來看,似乎也可以說指紋具有遺傳性。實際上,指紋紋路的形成可能與幾種基因有關,但也受環境等因素影響。
指紋是如何形成的?胎兒在母體内第4個月時,就已經出現指紋了。在此之前,受孕的第10周為高峰期,指尖等處會暫時形成大型的球狀隆起,這類似貓等動物的掌墊(又稱肉墊),而這隆起的球狀在指紋的形成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當該球狀隆起開始萎縮時,在表皮和真皮之間的交界處也開始會起皺褶,于是形成了“指紋的模闆”。由于該模闆,使得生出的細胞會向表層推移,到了第4個月時,表皮即出現了指紋。由于隆起的曲面,填滿了模闆,所以一般認為指紋的形狀是由原本隆起的形狀和大小決定。
其他動物也有指紋嗎?不隻人類,像大猩猩、黑猩猩、紅毛猩猩等靈長類,在它們的手掌、腳掌以及手指上都可以看見皮膚紋理。再者,像會爬樹的無尾熊及其同類(袋貂科)也都可見皮膚紋理的存在。
此外, 蜘蛛猴類(Atelidae)和卷尾猴類(Cebus)等南美洲的猴類,它們具有可靈巧抓握物體的尾巴,而在這些尾巴的内側也都有皮膚紋理形成。由此種種推測,會抓握物體的部位皮膚比較容易形成紋理。
目前,在已發現的遺傳疾病中有四類六十餘種有異常膚紋特征。因此皮紋檢查不僅在遺傳疾病的診斷、治療、咨詢等方面是一種必要的輔助檢查手段,随着分子遺傳學在指紋學中的不斷應用,皮紋學科會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生活中。但是遺傳皮紋學畢竟是一門新興學科,所以有些特殊皮紋與個體間的确切關系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讨,也就是說科學證明了指紋鬥數确實是和身體健康,生活能力有關系,古人們的智慧又一次令人大感神奇!
寫在最後最後,感謝大家認真地讀完今天的文章,如果喜歡文章内容,或覺得小編辛苦不易,請點贊并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或朋友,讓更多的人學習這些有趣的健康冷知識,與人分享手有餘香,動一動您的手指,就是給小編最大的鼓勵和支持!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