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本頭條号關聯微信公衆号2021年4月23日原創作品,任何自媒體均不得轉載。
其實,昨天起文之前一葉先生感覺挺矛盾。到底是幫借讀學校家長呢?還是幫學籍學校的家長呢?
畢竟雙方分别站在升學利益的對立面。試想,借讀生都是燙手的山芋,都是未來校内和區内競争的有利争奪者。借讀學校家長肯定想把他們趕回去,而學籍學校家長一定想怎麼能讓他們去借讀校轉正。
傳統借讀,既然已經被市教委定性為違規。那簡單了。調查、分析,收集數據,明察暗訪,隻要知道兩個信息:1. 學生名字 2.借讀學校名稱。然後去學校所在區教育局陳述,自然有“包青天”為你們做主。
在這個操作上,學籍學校舉證較難,因為家長很難知道學生到底借讀學校是哪個?因此,隻有借讀學校家長舉證會更容易。但借讀學校家長多多少少會出現上文中家長的擔憂。舉報一定要實名,這個必須的。如果不能做到,那就請默默承受幾年後的不平。(名額分配必須的綜合評定是好東西,也許學籍和借讀學校家長均可以通過每學期的典型事迹公示看出蛛絲馬迹)
這些學校組織的實踐團隊活動總不能一次都不去吧。因此,不可能不露面!
但這裡有個不平等的關鍵:
如果借讀學校家長沒人被勸退或轉學,那所有借讀生就都會回歸學籍學校參加中考。
所以,借讀學校學生的命運其實掌握在自己手裡。舉報不舉報無所謂,關鍵是怎麼團結起來,大家都不被勸退和轉學。六年級進去多少人,九年級出來還是那批人。蒼蠅不叮無縫蛋,怕就怕你們自己不團結。
但是總有人經不起大棒和蜜糖,或身心俱累,或者看中高額的挪位費,又或臉皮太薄,經受不起老師和同學的嘲諷,當他讓開的位置會由學渣變成學霸,那情況又不一樣了。每讓一個,那留下的學生威脅也就多了一個。當轉正數量超過5%,那将會是質變!(自招都别想了,也許還會影響名額分配到校)
學籍學校,雖然看上去有點被動。但是命運至少還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
如果校長能給大家承諾借讀生沒有任何名額分配到校的資格,那大家隻要做好監管工作就可以了。如果校長沒有能力承諾,那也簡單。花點心思發現學校和班級中的不同,去研究考試時候是否多出來了陌生人。去看綜評公示中從沒露過面的人。
借讀生如果不放棄中考平時分和綜合評定分,一定會回來考試。你們就守株待兔收集一年信息,在七年級後去舉報。為什麼是七年級後?因為這樣他們不足三年上學時間限定,也就沒有名額分配到校的資格。
三方中,唯有借讀生命運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從進學校的第一天開始,就注定是提心吊膽。建議能回歸的盡量回歸。萬一有天被舉報了可不得了。雖然很多人不甘心,那就在中考之前,關照好“學霸”孩子,盡量低調做人,盡可能保證不被人發現有所不同。盡量少露面在公衆場合,盡量不穿校服合影。盡量少和同學打成一片。
總之,最好縮頭烏龜一樣平穩渡過四年吧。那中考平時分和綜合評定分怎麼辦呢?要麼放棄吧,一心拼自招。如果實在沒辦法轉正,就拼裸考。少了75分進個區重點還是有可能的。如果不舍得,也不願意賭,還不如早點回學籍所在地上學吧。
以上是傳統借讀的多方博弈,一葉先生已經在三方角度去模拟了一遍,供借讀學校家長,學籍學校家長和借讀生參考,各取所需,好自為之。
對于民辦學校和托管學校的新“借讀”模式下的多方博弈,複雜程度就比較高了。再詳細說明一下新模式的騷操作:
情況是這樣的:
假定有同區的A民辦學校和B公辦學校,A民辦學校和B公辦學校簽署托管協助協議。然後A民辦學校會提前全市安排考試,然後把成績好的,讓他們辦理人戶分離到該區B公辦學校統籌範圍内,然後請他們報名搖号A學校。如果運氣好搖中了,那皆大歡喜。如果運氣不好,就被統籌進B公辦學校。
然後B公辦學校把所有被統籌的學生安排在一個班,和其他對口生源分開來。同時A民辦學校派專門的老師全部負責上門教學該班。(也就是不用學生兩遍奔波)每學期的考試也是用A民辦學校同等試卷。當A民辦學校發生勸退或轉學後空出學籍時,則根據上一期考試排名,擇優安排B公辦小班學生轉學。
這種情況下的中考前景分析:
對于B公辦學校而言,有人幫你養兒子,保證你中考成績,多好的事情,他們當然不會拒絕。
對于A民辦學校而言,搖号無法保證生源質量,這樣借雞生蛋可以讓其四年後自招成績變得漂亮。
對于B公辦該特殊班學生而言:
進可以轉學A校走自招,退可以搶B校名額分配到校資格,甚至還可以搏一下該區名額分配到區的資格。
對于B公辦其他學生而言:
這種不對等的師資情況下,名額分配到校就别想了,甚至連裸考都會很艱難。
對于該區所有其他學校學生而言:
該區憑空多出來一個班學霸(本來是在全市各區分散的,如今集中了),名額分配到區競争形勢更加嚴峻,甚至裸考都變得艱難。
根據以上操作,三方的博弈形勢是完全不同的。你們還敢說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嗎?
這種模式下的各方應對建議:
借讀學校學生:
他們也許根本不會知道外面有這樣1-2個班準備随時取代他們的資格。也不會知道校内排名的真實情況。他們所面對的隻是學校,學渣福娃會面對老師整天的“為你好”,“還是換個環境”諸如此類的話。能扛得住嗎?不得而知。
學籍學校(被托管公辦)學生:
如果保密工作做得好,其他學生和家長根本不會發現所有任科老師都是來自其他學校。這也為“朝陽群衆”的發現和舉報增加了難度。
特殊班學生:
進則轉學自招,退則在公辦拿名額分配到校和到區,以及裸考的機會。
所以在這個模式下,明面上看,特殊班學生會是形勢最好的。但是有一點關鍵,如果民辦學校沒有學渣轉學或被勸退,你們轉學自招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也是極少數量的頭部學生的機會。但是如果民意的原因,政策發生變化,那影響也極大。誰也不能保證四年中會發生什麼?如果主管領導出事了…又會如何?
因此,這些學生的升學前景是存在巨大隐患的。甚至可以說,命運不掌握在自己手上。
那接下去問題就來了。三方中,最不利的就是學籍學校,也就是被托管的公辦學校的原生學生。如果借讀學校學生就是不讓學籍,那你們基本屬于人人都上不了市重點了。
總結:借讀民辦學生的命運在自己手上,被托管特殊班學生,起碼學籍所在學校名額保底。但受民意和政策影響也是巨大。被托管其他學籍所在學校的學生,将淪為借雞生蛋刀闆上的魚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