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3
第二天父親吃過午飯後,她急忙洗完碗盤,還來不及把碗盤擺入櫥櫃,便拉着我直奔花壇戲院。随着“陳三五娘”“陳世美與秦香蓮”“孟麗君”的悲歡離合情節,她總是邊看邊哭,淚流滿面,哭得像親人過世。
散場後,我的主要任務是:先回家打探父親是否已經從田裡回到家裡。如果父親在家,我得偷偷打開廚房後門門闩,輕掩門闆,然後再回去告訴躲在稻草堆後的母親,她手捧着預藏在後院柴堆上方的喂雞鴨空盆,從廚房後門進屋,假裝自己在後院工作了一整個下午。
其實父親心裡明白得很,他早知道隻要有歌仔戲班到花壇演出,母親一定不計一切後果去看戲,甯願忍受父親臭着臉生氣一整個星期,她也要飛到戲台前過過戲瘾。隻要一聽到歌仔戲的鑼鼓聲響起,母親的心便無法平靜安心地做家事,得先去看完一場歌仔戲,讓平凡恬淡的鄉下生活變得精彩絢麗。但她還是很克制自己,也像跟父親約定的默契,每次歌仔戲班來花壇公演10天,她隻去看一次下午場,我知道如果父親不反對她看戲,她一定日場、夜場連看10天20場戲。
于是我們家每兩個月都會上演一場情節一樣的戲碼:歌仔戲到鄉下公演10天,母親偷偷去看一場戲,父親臭着臉一個星期。
我小時候很不能理解:“既然母親那麼愛看戲,為何父親會那麼反對?”
後來想清楚:“在貧困的農村裡,父親不能諒解自己辛苦地在田裡工作時,而母親不做家事,還花錢買票去看戲。”
長大後,我發現我的好勝心來自全鄉書法第一的父親,但我的成長與個性形成,大都來自母親。永遠不責罵自己的孩子,絕不跟自己的孩子說“不”!
沉迷于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橫眉冷對千夫指,不理會世間的價值觀和别人的看法,随着心中想法而行動,這些特立獨行的個性是來自我的母親。
15歲時,我離家到台北工作,有時會突然想家。每當想家時大腦裡的第一個畫面絕對是母親慈祥的笑容,突然我明白一個真理:
母親就是孩子的家,
母親在哪裡,
家就在哪裡。
母親就是孩子的寂靜彼岸!
在母親的懷抱裡,心無挂礙、沒有恐怖、身心安頓、遠離颠倒夢想,得究竟涅槃。
通常小孩都是由母親帶大的,因此小孩的個性也大多來自母親,我本人就是一個例子。母親跟我言談時,總是以相互鬥嘴調侃的方式說話。例如,我跟别的小孩到田裡抓泥鳅,玩得雙手很髒。
她會說:“哇!好厲害,能玩得這麼髒。”我說:“還好啦。”她笑着說:“這麼髒的手,除非用菜刀剁掉,否則怎能洗得幹淨?”我說:“不必剁,我自己洗給你看。”
小時候,我喜歡端着一碗飯,邊吃邊到左鄰右舍串門子,到處打聽新聞。
她會說:“好厲害,一頓飯竟然可以吃到天涯海角!今天有什麼新聞?”
我說:“左鄰阿花下星期一從台北回來,右舍阿珠明天有人來相親。”
聽完,她說:“你這麼認真當新聞播報員,有沒有人給你錢?”
我說:“我當免費志工,不收錢。”
我聰明反應快,大概是因為媽媽以這種方式跟我對話,激發了我的臨場反應和機智。
後來我自己有了女兒以後,我也學母親跟我的對話方式跟女兒講話,印證了我的觀點。例如,我常笑着對女兒說:“好醜!好醜!長得好醜。”
女兒回答說:“不會醜!很漂亮啊,怎麼會醜呢?”
但我還繼續說:“哪兒有漂亮?很醜啊!”
于是她便學會反擊:“沒辦法,因為爸爸長得實在太醜啦!”
漸漸地女兒也學會以調侃方式跟我對談,她确實也變得反應快,比别的小孩聰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