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自己”——來自古希臘奧林匹斯山上的德爾斐神殿的一塊石碑。這是蘇格拉底的哲學宣言,也是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要面臨的一個終生課題。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無聲告别》中使用講故事的形式,将個體在他人期望的重重掣肘中的壓抑,表現得淋淋盡緻。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别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内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靈和直覺,隻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如是說。
但是聰慧如你,真的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嗎?真的能聽到你内心的聲音嗎?
我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很多的小測試,測一下你适合學什麼專業,測一下你是由什麼成分組成,從你的星座、生肖來看你是什麼性格......這些博君一笑的小測試娛樂一下也無妨,但其精準性實在有待考證。
在心理學發展的這幾百年中,層出不窮的測試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智商、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科學測試為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提供了很大便利。
從像中高考、飛行員篩選這樣的選拔性考試,到形同教師資格證一樣的職業能力鑒定;從類似大五人格、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内外向等各種人格圖譜,到瑞文推理測驗、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等能力寶典;從症狀自評量表SCL-90檢測精神障礙,到SF-12問卷評價生活質量。
每一項測試的發展都經過了前人的不斷論證、修訂,從采集大數據到建立常模,從引進到本土化,從百家争鳴到相互融合。轟轟烈烈的心理測試,在曆史的滾滾紅塵中不斷向前。
其中,繪畫投射測驗作為一種比較新潮的方法,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從西方傳入中國。在上世紀初,西方國家一些精神病學、心理學和教育學領域的研究者們開始關注繪畫投射測驗應用精神疾病診斷。
1926年,美國心理學家古迪納夫首次提出畫人測驗(Draw一A一Man Test)可作為一種智力測驗。1928年,瑞士的心理學家查爾斯·科赫,運用畫樹來測驗人格。
繪畫投射測驗雖為舶來品,但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早已根深葉茂。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文化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核心,認為“萬物與我為一”,人和自然在本質上相通。這正符合繪畫投射測驗的核心理論——宇宙全息理論。
注:全息(Holography)最早于1947年由匈牙利物理學家Denise Gabor發現,并于1948年公開發表在科學雜志上。1964年,出現了激光器光源,全息照相技術發展起來。Gabor因為首創全息照相的理論,榮獲197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本人由此而被世界公認為“全息照相之父”。
繪畫投射測驗的理論基礎除了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全息理論之外,還有心理學基礎——弗洛伊德的潛意識、榮格的無意識、以及阿瑪斯的“坑洞理論”。
這些堅實的理論基礎為繪畫投射測驗提供了科學依據。但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各種投射測驗的通病——沒有可量化的指标、受限于測評人的主觀因素幹擾、千人千面,各人各說。
也因此投射測驗并非心理測驗的主流之選,但來自江蘇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和醫學院醫學人文學系的劉偉教授,帶領團隊研究出了适合繪畫投射測驗的科學指标體系,實現了繪畫投射測驗可以一百個人測試隻有一種解讀,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雖然繪畫投射測驗的是,人的潛意識或半潛意識信息,但其結果卻非常精準。
衆所周知,測驗的目的在于應用,而應用之根本在于測驗本身的科學性、精準性和權威性。如果有一種測驗形式可以無需精神分析的漫長時程,無需參與測驗的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來讀懂測驗的問題,甚至無需測驗人親自到場面對面交談,就可以精準分析出此人的精神狀态和生活質量,你想不想學習?有沒有興趣利用繪畫投射測驗來探測自己或他人的潛意識狀态?
認識自己是人安身立命之源起,也是了解他人的必要步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人最難的就是“有自知之明”。不論你是想深度了解自己,獲得個人成長,還是了解他人,與世界和諧相處,抑或想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多一種實用技能傍身,繪畫投射測驗都是你的不二之選!
和計劃心理師學院為您推薦劉偉老師的繪畫投射測驗初級-中級-高級進階課程。繪畫投射測驗可用在婚戀匹配、子女教育、人才選拔、生涯規劃、心理咨詢、問題篩查、犯人矯治等各領域,專業、精準,是您人生道路上成家立業之良選!
主講人:劉偉教授
初級課程(2天)課程大綱
中級課程(5天)課程大綱
高級課程(5天)課程大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