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緻富之源,一個地方要發展,就必須有産業的支撐。為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摘帽,徹底過上好日子,隸屬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汪清縣因地制宜,将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大力發展木耳産業,為當地百姓找到了一條脫貧緻富的新門路。
黑木耳營養豐富,一直備受市場的青睐。地處長白山林區的汪清縣,位于北緯43度至44度之間,毗鄰日本海,受西伯利亞氣候和太平洋季風影響,空氣濕潤,晝夜溫差較大,森林覆蓋率達到88.79%,為黑木耳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生産出來的黑木耳膠質厚、有彈性,1995年就被國務院命名為“木耳之鄉”。
工人在分揀木耳。中國青年網記者 侯倩倩攝
依托自然資源優勢,汪清縣還為木耳産業注入了科技的力量,形成了集菌種研發、菌包生産、基地種植、産品加工、物流配貨、廢棄料治理等為一體的生态循環産業鍊條,帶動全縣近4萬人從事木耳采摘等相關産業,占全縣有勞動能力農業人口的52.6%。
位于黑木耳産業強鎮天橋嶺鎮的桃源小木耳産業園積極響應政府号召,在園區建立了扶貧車間,凡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不論身體條件如何,都可以直接來公司上班。此外,貧困戶還可以享受菌包價格優惠政策。即使在銷售過程中遇到困難,公司也會優先收購農戶的木耳,确保他們的産品比别人擁有更高的附加值。“雖然扶貧的道路還很長,但是我們企業願意承擔起扶貧的責任。因為我是汪清人,我願意為家鄉多做一些事情。”園區項目負責人孫永芳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天橋嶺鎮黑木耳種植大戶。中國青年網記者 侯倩倩攝
在天橋嶺鎮,木耳産業也在一步步壯大。天橋嶺鎮人多地少,往常隻能種植糧食作物,所以僅能解決溫飽問題。根據這種情況,鎮黨委政府決定調整産業結構,鼓勵村民走出“隻種三大作物”這個圈,積極發展實用經濟産業。此時,木耳産業就成了最好的選擇。鎮政府多方籌集資金,近年來建了多家菌包廠,安置了很多貧困戶。這幾年來,政府還組織農民出去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很多農戶開了眼界,增加了很多的生産量,木耳産業就這樣紅紅火火搞了起來。現在天橋嶺鎮的黑木耳産業已經形成了集菌種研發、食用菌設備制造、标準化基地、菌包的工業化生産、線上線下銷售、物流配貨和廢棄菌袋綜合處理的閉合産業鍊。
産業扶貧大大增強了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目前,汪清縣黑木耳的産量達到了3.5萬噸,産值34億元,黑木耳已經發展成為“多鎮一品”“數村一業”的富民産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