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打7年美白針的女人?浙江在線07月25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鮑亞飛)有多少人現在開始在微信朋友圈購物?朋友圈裡賣的東西靠譜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連打7年美白針的女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浙江在線07月25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鮑亞飛)有多少人現在開始在微信朋友圈購物?朋友圈裡賣的東西靠譜嗎?
杭州桐廬高姑娘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發現了“美白秘笈”——美白針,打一針白一分,号稱一個療程就可以讓人徹底告别色素沉着、皮膚暗黃發黑。
高姑娘心動,花了6000元買了“神品”,但是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花6000元買的美白液體
高姑娘用後渾身無力,腰部酸痛
投訴到杭州消協的是高姑娘的媽媽,她要為女兒“讨個公道”。
“我女兒一直認為皮膚不夠白,今年大學畢業後就嚷着要美白。剛開始我覺得女兒一天到晚沒有精神,很少出門;後來她說自己渾身無力,腰部酸痛。追問下,她才承認已經打了4次美白針,而這些美白針是在微信的朋友圈裡買的。”
美白針讓女兒的身體産生問題,一家人就開始想退貨并要求賠償。
“我女兒買的是‘大S’、‘諾貝爾美白針’這兩種美白神品。朋友圈裡那個賣美白針的人并非朋友,但開始還能跟我們解釋交流。”高姑娘的媽媽說,對方認為美白針主要成分是傳明酸、谷胱甘肽、維生素B和C,以及其他輔助酶,可以修正皮膚灰暗、蒼老、變黑等皮膚老化現象,不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賣主說他們一天都要賣掉幾十支,從來就沒有人投訴過身體過敏或有不适。他們說這是我女兒本身的身體差異造成的。”
“既然他們這樣說,我就要他們提供美白針的生産信息。賣主說不能提供我女兒買的兩種美白針的生産批文,也不能退賠相關款項。到後來,對方可能把我‘拉黑’了,我們都找不到賣主了。”
到家人介入維權,高姑娘已經分别使用“大S”和“諾貝爾”2個品牌的美白針各2次,共40毫升,這4次均為女兒自己聯系診所兌生理鹽水打吊瓶使用的。“這種來路不明的東西,共有200毫升,如果被注射,那後果怎麼樣很難說,怎麼能不讓人擔心呢!”
美白針網上熱銷
社區醫院反映,最近來要求注射的姑娘不少
美白針,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新鮮詞,但在網絡上,美白針已經風行一時,特别是在夏天,該類自稱能美白的産品極受愛美女生歡迎。
網絡上一些銷售美白針的賣家通常是這樣自我介紹的:美白針是醫生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開具的處方藥,每年打1~2盒,一盒10支,保證皮膚要白很多。比如,一位“大S”美白針賣主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根據膚色,一個療程大概需要1~3盒,每盒費用便宜的3500元/盒,貴的要8000元/盒,“療效可以保證,也安全無刺激,7月份來每天都要賣出好幾盒,從沒有投訴”。
……
網絡上美白針生意的熱鬧讓人吃驚。
另外,美白針還有個使用問題,這不是口服的,絕大部分需要兌生理鹽水後靜脈注射。
對于注射環節,網絡賣家對消費者也有建議: “這個不用擔心,我們會給你處方,處方上會寫明注射的液體是‘維生素’。”消費者下單後,他們會開出門診處方,病情欄裡寫的内容是“提高新陳代謝及維他命補充”,個人信息欄會空出——這樣的處方一般都會被醫院接納。“實在不行,可以去找社區醫院或私人診所。”
對此,錢江晚報記者向杭州城西一家社區醫院求證。社區醫院工作人員說,“最近一個多月,要求來注射‘維生素’的女孩子明顯增多,7月份毛估估有七八個人詢問,但都被我們拒絕了。”為了拒絕一些女生要求注射來路不明的美白針,醫院甚至規定這類患者要求注射時,必須持有省内醫院的就診單,或在省内醫院注射過一次維生素點滴的證明。
沒有批文的美白針
皮膚科醫生建議堅決不能使用
據了解,美白針多通過海運郵寄,這些針劑隻有生産地區或國家的批文。而錢江晚報記者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查詢目錄裡,并沒有在“國産藥品”、“國産藥品商品名”超過17.4萬條信息中查到“美白針”;在“進口藥品商品名”欄内,依然沒能看到“美白針”的身影。
“按照規定,化妝品、藥品都應有批準文号,進口也應該有進口批文。”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說,沒有進口批文的藥品不僅不能銷售,而且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隐患。
“并不是所有黑皮膚都能變白的,簡單說來因後天外因造成的皮膚色素問題可以得到解決;而先天性原因則基本上無法解決。”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陶承軍說,比如陽光曝曬所緻膚色變黑、因疾病造成的黃褐斑等是可以通過治療來達到減少黑色素目的的,打針、口服、外用等具體治療措施需要醫護小組評估。對于美白針内諸如谷胱甘肽、維生素等,可以注射且對抑制黑色素有些效果,但美白效果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打幾針就能讓全身皮膚變白的說法一定是誇大了療效,絕對是忽悠人的。
谷胱甘肽是人類細胞質中自然合成的,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組成,廣泛分布于機體各器官内。在臨床應用上,谷胱甘肽主要用于保護肝髒、解毒和抗氧化。
至于對那些網上熱銷的美白針,陶主任的态度是:谷胱甘肽被用于美白,并随意調配注射,是完全錯誤的。“說到底,這就是一個商業噱頭”。沒有有關部門的批文。對于該類注射用劑,不是說建議不用,而是“堅決不能使用”。
表裡不一誇大宣傳
微信朋友圈賣東西成投訴熱點
“以前是微博,現在是微信。我們的通訊方式越來越便捷,但借用這些渠道賣東西導緻的消費者投訴也越來越多。”省消保委相關負責人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最近兩年,有關微信購物、朋友圈交易的投訴明顯增多,被投訴最多的就是化妝品,其次是飾品和其他生活用品。
“微信上的成交标的額一般都不高,售價過萬元的商品少之又少,但投訴量卻居高不下。”該負責人說,因為微信的載體更多是手機,即時、便捷,加上付款平台的多樣化,不少人選擇在這裡買賣商品。但交易量的上升以及網絡監管的困難使得更多以次充好的商品泛濫其中。“部分商家的商品不僅質量不好,甚至存在違法銷售情況,普通消費者也無法對商品的質量、功能、身份進行比較及核實。”
錢江晚報記者從省市及下城區三級消保委了解到的信息,今年6~7月,有關網絡的消費類投訴總量約70起,其中大部分投訴和商品的表裡不一或誇大宣傳有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