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颠茄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位置
颠茄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出自《中國藥用植物志》;其學名為Atropa belladonna Linn.,是在1753年正式命名發表的;别名有野山茄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于茄科颠茄屬植物。
2,分布和生長環境
颠茄原産歐洲,我國于20世紀30年代引種栽培,現在南北藥物種植場有栽培在山東、浙江、河南等省區較多。
3,外形特點
一是多年生草本,因栽培為一年生草本,高度在2米以下;根粗壯,圓柱形;莖下部單一,帶紫色,上部分叉,嫩枝綠色。
二是葉互生或枝上部2葉雙生,葉柄長達4公分,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7-25公分,表面綠色,背面淺綠色,葉邊全緣。
三是花俯垂,花萼寬鐘狀,5深裂,裂片果時增大葉狀,花冠筒狀鐘形,5淺裂,下部黃綠色,上部淺紫色,雄蕊5個;
漿果圓球形,直徑1.5公分左右,成熟後紫黑色,光滑,汁液紫色,種子褐色;6-9月開花結果。
二,颠茄的主要用途
颠茄的全草入藥,其味味苦、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收藏的中藥颠茄酊、颠茄浸膏、颠茄流浸膏的原植物,其主要成分是莨菪堿,具有接觸平滑肌痙攣、鎮痛、抑制腺體分泌、擴大瞳孔等功效。颠茄是國内外重要的天然藥物。另外颠茄還含有阿托品、東莨菪堿、颠茄堿等成分,一般不能随便使用,藥用時請遵醫囑。
它的枝葉和果實有毒,不能食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