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問題,在各地的高考試卷中經常出現,通常出現在選擇的題的壓軸題部分,往往就是第13道題左右和大題中的幾個空而已,其分值一般在10分上下。例如剛剛過去的2021八省聯考中,遼甯卷的選擇題14題、廣東卷的選擇題9、15題,考察的就是水溶液問題。
湖北卷第15題
今天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個小的技巧,希望讀者能在讀完之後,能在今後的化學學習中有丁點收獲。下面開始放大招:
一、首先記住這麼幾個關鍵詞:“物質”、“酸、堿性”、“水解、電離”、“其它”,然後是對這幾個關鍵詞的展開:
1、基礎版:
單一溶液中:
離子排序1
根據上圖的順序,将我們的關鍵詞進行可以這樣進行排序:
①物質優先;②考慮溶液的酸、堿性;③考慮溶質的水解;
根據上面的順序,大家可以試着對0.1mol/L的硫酸氫铵溶液中各類離子的濃度大小進行排序:
離子排序2
通過對這個順序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前三名就是硫酸氫铵中的各類離子(通過我們掌握的基礎知識我們可以得知:
①該溶液顯酸性且铵根離子水解可以顯酸性可知,氫離子的濃度最大(一部分來自硫酸氫铵,一部分來自铵根離子的水解);
②硫酸根作為強酸的酸根,并不會不水解,它的濃度就是 0.1mol/L,而铵根離子的水解會産生一水合氨,其濃度在三者當中最小;
③通過前兩步的排序,剩下的氫氧根離子濃度最小。
通過上面的兩個例子,大家可能覺得大小問題不過爾爾,少年,圖樣圖破,看下面
2、引申版:
大家可以在這個的排序基礎上,嘗試對其它的溶液中各類物質的順序進行排序:
例如0.1mol/L的碳酸氫鈉溶液、0.1mol/L碳酸鈉溶液(此處有坑,建議小心謹慎喲)
離子排序3
對上面的這個排序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幾點:
①碳酸氫鈉作為強堿弱酸鹽,鈉離子的濃度最大,碳酸氫根會發生水解(也是該溶液顯堿性的根本原因),其濃度會小于鈉離子;
②氫氧根的來源于碳酸氫根的水解(碳酸氫根的水解産物為碳酸和氫氧根)和水分子的電離;
③碳酸氫根也會發生部分電離,生成碳酸根和氫離子(程度很小,所以不會對溶液的酸堿性造成可見的影響)。
以上三點,就是我們對該溶液中離子濃度判斷的依據,也是我們在做該類題目的主要思考過程。
大家可以試着對0.1mol/L碳酸鈉溶液中各類物質的濃度進行排序。
(在思考之前,我們對上面的内容做如下完善)
①物質優先、倍數優先;②考慮溶液的酸、堿性;③考慮溶質的水解;
寫在最後,任何的學習口訣的成功運用,都是建立在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沒掌握知識點,任何的口訣技巧都是投機取巧,我不建議大家上來就死記硬背一些所謂的口訣,大家在學習中,還是堅持學校上課學習為主,如有閑暇,看看此類這樣的文章,可以幫你整理一下思路。在考試過程中,運用口訣迅速解決問題,給後面的題留出充裕的時間來進行。
近期寫了不少關于溶液中粒子濃度判斷的文章,下一步,計劃寫些三大守恒的,大家希望從哪個方面寫起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