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綠水青山成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成金山銀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1 15:39:15

綠水青山成金山銀山?【實踐者說】作者:夏明夫(河南省新縣人民政府縣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綠水青山成金山銀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綠水青山成金山銀山(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1

綠水青山成金山銀山

【實踐者說】

作者:夏明夫(河南省新縣人民政府縣長)

我想分享四個小故事,同大家交流河南新縣将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經驗與體會。

我講的第一個故事是一棵樹的故事。新縣地處江淮之間、大别山深處,是我國緯度最高的油茶産區。一直以來,我們堅持視山如父、視水如母、視林如子的生态理念,對全縣所有天然林、公益林實施永久性商業禁采、禁伐、禁改,對古樹名木實行挂牌保護,全縣森林覆蓋率保持在78.6%,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先後創建成為國家生态縣、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置身新縣,有山皆青、有水皆綠。也正因為老區人民的堅持堅守,才赢得了大自然的無私饋贈。時至今日,全縣有油茶林30萬畝,其中天然林20萬畝,兩百年以上樹齡的近萬畝,被列入全國首批100個油茶産業發展重點縣之一。都說高山雲霧出好茶,其實高山雲霧也出好油。因為地處神奇的北緯31°,根植大别山靈山秀水,這裡的油茶接受了最充分的光照、最純淨的滋養,曆經五季孕育,成就卓越品質。近年來,我們連續舉辦了兩屆大别山茶花節,在賣好油的同時也賣好“遊”,打造集産業、文化、生态“三位一體”的賞花經濟,全縣油茶種植及相關産業年産值達10億元,帶動3000多戶群衆年均增收萬元以上,實現了“一粒油茶果,帶富千萬家”的效果,群衆形象地将其比喻為“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油茶成為老區脫貧緻富、鄉村振興的“幸福林”“搖錢樹”。這一切讓我們感受到,守護綠水青山就是守護金山銀山。

河南省新縣周河鄉西河村景緻光明日報記者張蕾攝/光明圖片

我講的第二個故事是一個村莊的故事。新縣田鋪大塆是一個有着600多年曆史的傳統村落,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腹地的一個紅色村莊。2013年以前,這裡是清一色的土牆黛瓦,房屋錯落有緻、别有風情,但村裡污水橫流、垃圾成堆,牛欄豬圈亂搭亂建,有的地方根本無處下腳。像這種“藏在深山無人識”的村莊,當時在新縣有幾十處。從那時開始,我們痛下決心,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以傳統村落保護為重點,先後實施了兩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行動計劃,按照“持續就是好,幹淨就是美”的理念,推動産業、村莊、土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生态環境“五規合一”,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樹、不截斷河流、不取直道路,不斷提升農村“淨”界,增加鄉村“顔”值。像田鋪大塆,從2014年開始,我們從“如廁”這個小細節入手,将髒亂的旱廁拆除,修建了統一标準的公共廁所;對所有村民的房屋進行改造,修舊如舊,美化村容村貌,并将紅色曆史融入自然體驗。經過三年時間,昔日“泥頭土臉”的小山村變成了古樸整潔的美麗鄉村,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旅遊。遊客多了之後,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一間間民宿、咖啡館、主題餐廳和手工作坊在田鋪大塆紮根落腳。2019年,大塆共吸引遊客100萬餘人次,旅遊綜合收入8500多萬元。這啟示我們,良好生态環境是鄉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财富,美麗鄉村就是美麗經濟。

我講的第三個故事是一個農民的故事。這個農民叫張思恩,是新縣周河鄉西河村人,原來在北京打拼。2013年,新縣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後,他回到老家,牽頭成立西河農耕園農民專業合作社,把“慢生活,親自然”的現代民宿理念融入鄉村旅遊,用傳統的鄉土營建技術改造村裡的古民居,用現代的生活元素傳承農耕文化,發展鄉村旅遊,先後流轉耕地386畝、山場4500畝,打造油茶、闆栗、葛根等原生态精品農業,建設糧油博物館、“古楓楊”咖啡室、星空帳篷酒店等旅遊配套設施,将古風古韻的西河村打造成為現代化的3A級景區。如今,全村開辦農家樂30餘家、民宿旅館27家,衍生出西河特色小吃、鄉村柴火飯、根雕手工藝品等豐富的創業形态。2019年,全村旅遊收入3000餘萬元,西河也成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成功實現了從“空心村”到“夢裡老家”的華麗轉身。在新縣,像張思恩這樣的返鄉創業人員創辦農家樂、民宿體驗場所、休閑觀光園359個,擦亮了“九鎮十八灣”“賞花濟”等鄉村旅遊品牌。生态文明建設好的鄉村也是鄉賢輩出的地方,如果能引導好這些青年返鄉創業,鼓勵他們用新思路、新理念盤活鄉村生态資源,就可以将創意變為效益,把“生态資本”轉化為“富民資本”。

我講的第四個故事是一個企業的故事。羚銳制藥20世紀80年代末靠23.8萬元扶貧貸款起家,主導産業是醫藥制造,是大别山革命老區第一家上市公司。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響以來,新縣通過制定電價、水價、用地、用能、排污、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差别化政策,倒逼企業綠色轉型。羚銳積極适應綠色發展要求,把燃煤鍋爐全部換掉、産能落後的生産線全部拆掉,開展綠色、智能、技術“三大改造”,打通從原材料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全産業鍊、供應鍊,2019年實現産值21.34億元,僅在新縣就納稅2.73億元。作為一家扶貧起家、富民強縣的企業,羚銳還通過“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農戶”模式,建設中藥材示範化種植基地2100畝,輻射帶動周邊中藥材種植近2萬畝,累計幫助近萬名群衆增收緻富。在新縣,像羚銳這樣的國家綠色工廠有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7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有18家,“環保”“節能”“富民”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詞。這也告訴我們,綠色發展不是降低了發展,恰恰是升華了發展。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四個小故事,内容雖然各不相同,但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強調的“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作為欠發達地區,越是在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越要樹牢“兩山”理念,越要增強生态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越要向綠色轉型要出路、向綠色創新要動力,讓綠色經濟釋放發展紅利、用生态建設助力全面小康,以高質量發展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畫等号。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2日05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