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博士論文寫作基本步驟

博士論文寫作基本步驟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8-01 18:14:15

博士學位論文是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從事科學研究的主要成果體現,是衡量博士生培養單位培養質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博士生申請學位的主要依據。邱兆祥教授曾把合格的博士論文比作作者“跨入學術殿堂的入場券”。一篇高質量的博士論文,不但可以使作者獲得各種榮譽和光環,而且可能使其終生受益不盡。博士論文寫作是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主要任務,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遠非短日之功即可完成。很多博士生反映撰寫博士論文“很苦”,難以提筆下手,或者在寫作過程中力不從心,甚至有時路半易途,另起爐竈,經受不少波折。凡此種種,重要原因在于沒有做好博士論文寫作的基礎性工作。做好前衛性的基礎性工作是寫好博士論文的邏輯前提。本文拟結合筆者博士論文寫作的心得、大量研讀文科博士論文的體會,不揣淺陋,就文科博士論文寫作的基礎性問題提出幾點拙見,希望能對低年級的攻讀文科博士學位的莘莘學子們有所裨益。

一、博覽群書,學好專業

博士論文寫作的基礎是厚實的學術底蘊,紮實的理論根基。而要做到這些,博士生就要在入學之初,制定一個學習規劃,為博士論文寫作做足準備工作。對于文科博士生來說,就是要博覽群書,夯實基礎;學好專業,突出特長。

(一)博覽群書,夯實基礎

沒有相當的知識儲備和積澱是寫不好博士論文的。和理科博士生不同的是,文科博士生要更加注重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知識面不能太窄。一篇好的博士論文,不是靠主觀臆造出來的,博覽群書,博聞強記是重要前提之一,所以多讀雜讀泛讀是文科博士生的基本功,否則在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障礙,杜甫的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俗話說文史哲不分家,也說明了文科博士生要廣泛涉獵各種知識的道理。研究文學的不僅要閱讀文學方面的書籍和文章,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曆史和哲學知識的熏陶,反之亦然。這是因為文科的很多學科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當然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也要涉獵理科方面的基礎知識,不但如此,有些文科學科比如哲學就很需要理學素養,理學素養高的哲學博士生相對而言就比較容易出成果,或者學起來比較輕松。再如經濟學博士生,理科的數學就是一門必修的基礎課,如果數學根基不好,研究經濟學就比較吃力,甚至堅持不到終點。随着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湧現出一大批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很難說到底屬于文科還是理科,比如會計電算化、信息管理學、教育心理學等。研究這些學科的博士生毋庸置疑更需要很寬的知識面。總之,博士之所以為“博”士,就在于博覽群書,博采衆長。隻有知識淵博,才配稱得上真正的博士,隻在自己有限的領域兜圈子,哪怕成就再高,也算不上優秀的博士。

所以在博士論文寫作“下手”之前,一定要打好必要的基礎。如果說學好專業知識是寫好博士論文的基礎,那麼廣泛涉獵、博覽群書就是基礎的基礎,它對博士論文寫作起着不可小觑的奠基性作用。博士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知識特點選讀一些名著、好書,不僅對博士論文寫作大有裨益,而且對自己的一生也将受益匪淺。總之,紮實的文科基本功是博士論文寫作的第一步。

(二)學好專業,突出特長

除了廣泛涉獵、博覽群書之外,更重要的是學好專業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要求博士生“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這是寫好博士論文的紮實基礎。俗話說,地基不牢,大廈動搖。雖然在碩士階段已經打下一定的基礎,但這還遠遠不夠,畢竟碩博兩重天,碩士階段打下的基礎沒有深入到專業領域的高深層次。特别是有些跨專業的博士生,更要下苦功夫學習專業知識。

研修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主要是在一年級,以後的主要任務就是論文寫作,所以,論文寫作的時間應該是足夠的,不必急于下手,但要早作準備。攻讀博士學位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夯實專業基礎、強化薄弱環節、完善知識結構,為接下來的博士論文寫作做好充分準備。學習專業知識不能隻限于幾本教材和導師有限的講義,要多讀本專業領域的名著、精品,要多讀本領域大師、名家的作品,要多讀好期刊上的好文章,特别是要在可能的條件下讀通吃透自己導師的科研成果,還要緊跟時代步伐,關注學科前沿問題、熱點難點問題,保持自己的知識不老化、不過時。

閱讀材料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有條件的話可以閱讀不同作者寫的不同版本的書籍,最好是國内和國外作者寫的結合着看,以利于拓寬視野,取長補短,激發靈感。博士階段的學習不能是灌輸式的被動接受,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過程中要有自己的新發現、新觀點、新結論,這是博士生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一些反面版本的書籍也可作為參照系帶着批判性思維去讀,以增強理性分析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一門專業的知識是非常廣博的,特别是現代學科的分化越來越細,人的生命有限,學術生命更有限,所以即便很有天賦,苦耕不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至矣盡矣,必須學有所長,突出特長,即謂“術業有專攻”。所以,每位博士生要在廣博的專業知識譜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在學習過程中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作為重點,有意識地強化這方面的知識積澱,努力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向研究方向靠攏,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來考慮自己的博士論文選題意向,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好讀書筆記及論文寫作的素材收集工作。有些博士生對自己的研究方向“不來電”,或者感到很吃力,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和培養單位與導師做充分溝通,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改變研究方向,甚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申請變換專業。總之,以寫好博士論文,做出科研成果,順利完成學業為原則。

二、掌握技巧,選好題目

選題的前提是基礎知識的深厚積澱和專業知識的系統掌握。對于一年級博士生來說,要以博士學位課程為基礎,以博士論文為主線,盡早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涯及博士論文的選題意向。博士論文選題是一個反複掂量,多次修改,漸趨完善的過程,是一個逐漸孕育靈感和激發創造力的過程。從考慮選題意向開始,到逐漸明确研究對象和确定研究目标,到最終敲定論文題目,要花很長的時間。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選題,可以助你以力,一路順風;不好的選題,使你舉步維艱,甚至半途而廢。好與不好,是相對而言的,因人而異。選題沒有最好,隻有最适,最适合于你做的選題,才是好選題。一般而言,選個“好”的博士論文題目,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一)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強項來選題

在專業領域和研究方向範圍内,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強項來選題,是博士論文選題重要的原則之一。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能有感而發,有話可說,才能發揮出自己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寫出高質量的博士論文。否則與自己的興趣和強項相脫節,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還可能挫傷自信心。有些博士生由于選題與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匹配,難以為繼,不得不半途而廢,枉費精力。但是有些人不知道自己興在何處,強在何方,對于選擇什麼問題來研究一頭霧水。這些人屬于什麼都懂一點,什麼都不精通的類型,他們需要在導師的指導下,努力把導師的研究領域和在研項目打造成自己的興趣點。此外,還可以在本專業領域内廣泛閱讀文獻,發掘符合自身知識結構和業務能力的研究領域。在明确了自己的興趣和強項以後,還不能輕易作為選題,還要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啃下這塊硬骨頭,如果在這方面還有所欠缺,還要繼續下功夫。如果發現這方面的問題别人已經很好地解決,沒有研究的必要了,就要“忍痛割愛”,重新培育新的興趣愛好點,考慮新的選題意向,避免浪費科研資源。

(二)以是否值得研究為标準來選題

在博士論文選題時,還需要考慮選題本身是否值得研究?具體來說是指選題是否具有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如果下功夫去做能否有所創新?甚或對本學科的發展有所裨益?更根本的是,我們從事任何科學研究,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性學科尤其如此。所以兼具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的課題才是“值得研究”的選題。對選題是否值得研究的判斷,“既取決于文獻研究工作的成效,也取決于對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趨勢的把握”,“還要關照到它的可持續性,考慮自己以後的學術方向和職業發展”另外,某個選題到底是否值得研究,可能一時看不清楚,“要做适當的‘沙盤推演’,預推選題展開的情形:它的難點、症結、關鍵和結局”。

不管是選擇熱門課題還是冷僻課題來研究,都要以是否值得研究為标準。有人喜歡寫熱門課題,因為熱門課題大多緊跟學術前沿或研究熱點,學術價值大,可資利用的材料多。但是空白點少,不容易培育理論生長點。如果别人已經研究過的課題做得不深不實,你也可以接着去研究。總之以是否值得研究作出取舍。有人喜歡選擇冷僻的課題,因為冷僻的課題研究容易出成果,往往處處生春,事半功倍。當然并非所有冷僻的課題都值得研究,這裡要有一種學術史的眼光和價值觀的判斷。如果這一冷僻課題有着充分的曆史和學術價值,有着一定的理論和實際意義,由于種種原因未引起重視和得到發掘,那麼就值得我們去研究。

(三)在研究的薄弱環節和空白區域來選題

科學研究的使命就在于強化薄弱環節,填補空白領域,從而推動科學進步。尋找自己專業的薄弱環節和空白區域絕非易事,有時可以通過别人寫的研究述評來獲知,也可以通過導師的點撥來釋疑,但這兩種辦法雖是“快捷方式”,但是博士生決不能僅僅停留在這種表面層次上,對薄弱環節和空白區域的透徹掌握還是要靠自己的“實戰”,要靠自己對本專業的系統研究來實現,除了研究專業文獻,也可以查閱和了解本專業領域博士生的選題情況。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薄”在哪些方面,“弱”在什麼環節,“空”在何處,“白”在何方,真正理解為什麼這些環節薄弱,那些區域空白,研究這些薄弱環節和空白區域有什麼價值和意義,采取什麼方法去開展這些研究。總之,要有明确的問題意識和方法意識,才能有的放矢,選擇較有意義和價值的選題。否則,隻是膚淺地獲取一些感性認識,而沒有深入探究其中的“奧妙”,對選好博士論文題目也沒有多大意義。

(四)結合導師的研究領域和在研項目來選題

每位導師都有自己的主研方向和強勢領域,當然也有自己的薄弱環節。博士論文選題最好與導師的研究領域基本吻合,特别是與導師的在研課題基本吻合,既便于導師指導和把關,也可以項目和論文相互促進。不過也不是絕對的,如果自己的興趣所在和強勢領域與導師的研究領域和在研項目不同,也可以另行考慮選題,但是一定不要是導師陌生而不好指導的題目。要知道,博士論文寫作是一項艱苦的事業,除了靠自己的主觀努力之外,導師的指點迷津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導師不能指導博士生的論文,那就隻能靠自己孤軍奮戰了,這無疑是一項嚴峻的考驗。有些學校設副導師或導師組,這樣博士生的選題範圍就寬泛多了,隻要副導師或導師組中有人有能力指導學生的博士論文,也是可以的。

(五)在導師或導師組指導下來選題

三人行必有我師。導師或導師組無論在學術造詣方面,還是在科研經驗等方面,都是博士生所難以望其項背的,所以在博士論文選題過程中,不可漠視他們的指導價值。有時候多向導師請教幾句就可以使自己豁然開朗,迅速進入研究狀态。有些博士生年輕氣盛,聽不進導師或導師組的意見,自以為是,或者與他們缺乏溝通,在缺乏科學論證的情況下自拟題目。結果可能是該領域的研究已經成熟很難找到創新點,或者因為搜集資料困難或太少,或者因為自拟題目本身的缺陷甚或就是一個僞命題,而導緻寫作失敗。同時也不主張導師或導師組直接指定選題,還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最好是在師生充分溝通的前提下,由導師或導師組推薦一個選題範圍,由學生自己來拟定具體的題目,再由導師或導師組作必要的修正。總之,“既不固執己見,也不曲意逢迎。(師生之間要)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由于各培養單位在博士生培養模式、管理機制等方面存在差異,導師在培養中的地位角色也不盡相同。有些單位主導權在導師,有些單位主導權在導師組,有些單位主導權則在博士點,所以有些選題雖然是導師和學生共同敲定的,但可能在導師組那一關通不過,或者卡在博士點那一關。遇到這種情況,建議不要全盤否定重頭再來,這對學生的精力付出是個打擊,也會影響到他們的科研積極性。因為選題屬于理論預設的範疇,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最好是在原有選題基礎上進行延展、内斂、嫁接或者平移,作進一步論證再行修改。總之,除非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考慮颠覆性換題。

(六)結合各種條件來确定選題的大小和難易

研究同一個問題,選題範圍可大可小。選題大小要根據博士生做科學研究的各種主客觀條件來确定。有些人思路開闊,具有宏觀視野,喜歡做大題目;有些人心思細膩,擅長微觀探查,喜歡寫小題目。不管選題大小,隻要符合博士生的“口味”,都是可以的。大題可以小做,小題可以大做,主要看自己的操作能力。不過一般而言,不主張走兩個極端。如果大題大做,則天馬行空,難以駕馭,往往泛泛而談,言之無物,隻能作粗線條勾畫,學理水平不夠。如果小題小做,形同一篇專題報告,涉獵面較窄,往往無話可說,可能達不到文科博士論文要求的篇幅。所以既切忌貪大求全,四面撒網,亦切忌畫地為牢,隻鑽一點。有很多學者建議選題的最佳範圍是适中—适中偏小較佳。選題适中,既有一定的廣度,也有一定的深度,符合博士生的學養水平和寫作功力。選題偏小,即“小題目,大文章”,易于實際操控和充分發揮,易于做深做透做實。如果初拟題目偏大,想寫的小一點,要麼修改主标題,或者加個副标題,都是好辦法。如果選題偏小,想寫的大一點,也可以通過同樣的辦法來解決。不要以為增加副标題就是縮小範圍,有時也可以擴大範圍,比如“兼議”等等。

選題的難易程度要适中。這個難易程度,涉及前人的研究情況,選題本身的複雜程度,資料文獻占有情況,理論創新的可能空間,也涉及自己的業務能力,等等。太難,可能做不下去,或者煎熬自己,或者铤而走險走“捷徑”。太易,沒有挑戰性,得不到應有的訓練,等于放棄提升的機會,自廢武功,也無益于學術的進步。打個比方,好的選題就像跳一跳可以夠得着的櫻桃,既不是垂手可及,也不是遙不可及。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幾個原則在博士論文選題中不是絕對的,可能會發生相互抵牾的情況,比如自己的興趣和強項所在可能是不值得研究的,導師的在研項目可能不是本領域的薄弱環節和空白區域,等等。這時就要活學活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合理摒棄某些“原則”。

三、運籌帷幄,做好鋪墊

在做好以上兩個方面的工作之後,下一步就是運籌帷幄,為博士論文寫作做好鋪墊。一般來說,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開展實質性準備工作。

(一)刻苦研讀,撰寫文獻述評

博士論文寫作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問題,是做足文獻梳理的功夫,寫一篇高質量的文獻述評,既為博士論文緒論之一部分,也可作為科研成果發表,更重要的是它總結了本研究領域的總體概況,梳理了本研究領域的各種觀點,了解了本研究領域的前沿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發掘了本研究領域的薄弱環節和空白區域,分析了本研究領域的各種分歧和争議,并根據自己的獨立思考做出述評。以前做博士論文的習慣是撰寫文獻綜述,現在有的學者建議要做文獻述評,即“不要簡單堆砌别人的研究成果,還要帶着本人的思考和眼光去分析和評論”。撰寫文獻述評的前提條件是搜集有關資料,刻苦研讀,歸納總結,從而對本研究領域做出宏觀瞰瞻和系統把握,尋找靈感。

關于資料搜集,一般而言要搜集最新資料(特殊研究領域除外,比如曆史學、古文字學的某些研究,可能是資料越老越有價值),還要注意搜集一定數量的外文資料,因為做博士層次的研究,要拓展視域,放眼世界,汲取全人類的文明成果,不能畫地為牢,與鄰為壑,隻在自己的文化和母語範圍内兜圈子。還有,在這個信息冗沉的時代,容易将人引入繁雜的文獻泥沼,所以選擇文獻也是一門技巧,要選擇經典名著、核心期刊文章、名家大家的文章來讀,一些學術價值不大的文獻由于時間關系可以忽略。另外,某些學科的實踐調研在資料搜集中扮演着相當重要的作用,實踐調研可以是作者親自參與的直接調研,也可以委托他人進行間接調研,實踐調研的優勢在于可以獲得未公開發表的第一手文獻、資料、文件、數據等。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撰寫文獻述評,還要做好“課題史”的調查研究,理清在本專業和本研究方向,前人和同期學人已經做了哪些課題研究工作,還有哪些課題亟待加強,還有哪些課題無人問津。隻有做好這項工作,才能避免無謂的課題重複、陷入人雲亦雲的怪圈,選出真正值得研究的課題。這是很多博士生容易忽略的一個大問題。

可以說,沒有一篇高質量的文獻述評,在博士論文寫作中就做不到運籌帷幄,胸有成竹,發現不了“真問題”,找不到真正的研究切入點。即使有好的選題,也可能抓不住中心,把一堆好原料做成殘次品。

(二)謀篇布局,草拟目錄章節

寫文章都有個謀篇布局的問題,特别是對于大篇幅的博士論文來說更是如此。謀篇布局、草拟目錄章節就是拟定一個寫作計劃,對文章的結構和框架做初步的編排和設計。總的原則是主題的突出性、結構的邏輯性和内容的完備性。主題的突出性是指文章内容要緊扣主題,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結構的邏輯性是指結構的編排宜遵循一定的原則和順序,總的原則是承前啟後,即中間章節對前面章節自然延伸,又對後面章節作必要鋪墊。具體順序包括由遠及近、由特殊到一般、由理論到實踐、從抽象到具體等,反之亦可。内容的完備性是指在論文題目的框架内,應該納入的相關問題應無缺欠或遺漏,諸如時間的連續性、層次的完整性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緒論(或曰導言)和結語外,在章節的安排中,标題層級要大體一緻,即要麼都安排到二級标題,要麼都安排到三級标題。有些人寫博士論文,有的章隻有一級或二級标題,有些章寫到三級标題,甚至有的寫到四、五級标題,這些都屬于常識性瑕疵,既無必要,總體觀感也不協調。如果有些章節内容太多,可以通過結構重組進行精簡、合并。另外,對于每一章的大緻篇幅,都要有一個預估,這樣可以大緻把握全文字數,避免随心所欲地亂寫一通,有些章節寫到四五萬字也刹不住,而有些章節寫了幾千字就無話可說了。

還要注意的是,博士論文寫作不宜“開門見山”開頭就寫第一章,要在前面安排一個緒論,闡明選題背景和意義、國内外研究述評、研究思路和方法、文章的創新點和不足之處等,作為全文的開局之篇,使讀者有個總體印象。與此相對應,在論文最後,還要有個結語,用以總結全文,自然收尾。此謂“善始善終”。正文之前的中英文摘要,可以說是全文的一個縮影,宜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觀點。摘要、緒論和結語寫的好不好很重要,因為評審導師不可能對整篇論文字字斟酌,通常重點批閱摘要、緒論和結語,以及文章的核心章節,所以這些部分不可小觑。

編制目錄隻能是個草案,在以後的寫作過程中随着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的陸續出現肯定還要進一步修改完善,有些地方還要做大幅度的增删和調整。

(三)提綱挈領、整理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博士論文的前衛性寫作,對博士論文寫作起着指導思想和提綱挈領的作用。所以開題報告對于博士論文寫作非常重要。但是有人對開題報告不太重視,甚至某些培養單位不搞開題報告會,學生也不用提前準備開題報告,隻是在畢業前草草“補”一份開題報告裝進檔案袋。事實上,沒有一份高質量的開題報告做支撐,博士論文寫作就會遇到很多障礙和波折。

一篇高質量的文獻述評,暗含着改進的方向,一個科學合理的目錄,論文的基本結論便大緻呈現出來。在做好文獻述評、編制目錄之後,開題報告便呼之欲出。一般來說,開題報告包括以下内容:

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這是作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搞不清寫作目的,不知道研究的意義何在,就說明這篇論文沒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很難寫好,即使寫出來也是堆砌羅列之物,質量難以保證。

2. 國内外研究述評,或曰文獻述評。它是作者大量閱讀和占有本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得出的宏觀印象,是作者論文寫作的必備的背景性知識。

3. 主要内容。就是列出提綱,明确基本觀點和主要結論,近似于上面提到的目錄章節。

4.研究方法。博士論文的研究方法很多,對于不同的學科和選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異,作者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論文特點選擇使用。諸如曆史聯系現實的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辯證分析的方法、立駁結合,以立(駁)為主的方法、文獻研究的方法、實證研究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或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縱向曆史研究與橫向邏輯推繹相結合的方法、動态考察和靜态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史論結合,以論(史)為主的方法,等等。

5.論文力求達到的創新點。創新是博士論文的靈魂,隻有創新才能體現論文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所在。作者在寫作之前要心中有數,對論文可能達到的創新點要有心理預估,這樣才能在寫作過程中有的放矢,圍繞創新點下功夫。當然這個預設的創新點與論文殺青時實際達到的創新點會有所差異,這不是大問題,關鍵是要有創新意識。

6.主要參考文獻。博士論文寫作不是作者關在屋裡開動思維機器,閉門造冊,而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前進”,這就說明要寫好博士論文,必須大量學習别人的既有研究成果。在博士論文寫作中,引用别人的觀點是必須的,為了尊重原作者的知識産權,也便于讀者了解和查閱材料的來源,必須如實地标注出處,這就是參考文獻,它是撰寫論文時所引用或參考的公開發表的文獻信息資源。論文中的重要引文、對論文寫作有重要影響和啟發的文獻都須以參考文獻的形式列出。但是為了保證文章質量,各培養單位一般都規定引用率上限,即“不可不引,不可濫引”。參考文獻一般包括經典文獻類、著作類、期刊論文類、博士論文類、外語文獻類和電子文獻類等。值得說明的是,有些人為了應付,或者充字數,羅列一些虛假的參考文獻,經不起校驗,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當然開題報告也不是萬能的,它隻是博士論文的一個縮影和草案。随着博士論文寫作的進展,各方面可能還要做若幹重大修改,但是,開題報告作為博士論文寫作指導思想的作用是毋庸贅言的。

所以,博士論文寫得好壞,關鍵在于基礎性工作做得如何。不打無準備之仗,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隻有準備工作做得紮實、充分,寫起來才會滋發靈感,進入狀态,漸入佳境。否則,急于提筆下手,就會“肚子裡空洞洞,腦子裡亂烘烘,筆頭上千斤重”,障礙重重,進退維谷。古人雲:“爾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隻有解決好以上幾個方面的基礎性問題,博士論文寫作才能獲得真正成功。

博士論文寫作基本步驟(文科博士論文寫作的基礎性工作問題是什麼)1

⚪本文來源中國知網,原載于《齊魯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原文題為《刍議文科博士論文寫作的基礎性工作問題》。

⚪作者:梅定國,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社科學術圈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