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2022年8月16日,北京中青大廈,“好記者講好故事”初賽結束後,參賽選手與評委交流。當日,中國青年報社青年人才周系列活動“好記者講好故事”初賽在這裡舉行。6位一線記者就采訪中的感人故事,給現場和線上的聽衆做了聲情并茂的分享。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陳劍/攝
右:2021年10月25日,北京,“溫暖的BaoBao一起向未來”中國青年報社書香文化月“青·文創”歡聚荟活動上,主持人和年輕報人展示中國青年報IP“青小豹”“豹小花”,推廣中國青年報社的青文創産品。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峥苨/攝
----------
“青春上善好活法”——朋友說他孩子學校的考試測驗題目,材料摘自我寫的一篇小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青春上善好活法,就是為青春喝彩、與時代同行,青春走向舞台中央“唱主角”,建功新時代。你站立的地方,就是“溫暖一平方”;奮鬥的地方,就是“溫暖一平方”。當然,在“溫暖一平方”,也會傷痛,但有希望療愈;也有迷茫,但絕不會沉淪;也會摔倒,但定能重新爬起……如果從“溫暖一平方”開始,多奉獻一分愛,奉獻一分力,讓每一個平方都溫暖,那麼這個世界、這個家園就會有更多溫暖。
如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新征程已經開啟,讓我們和你攜手同心,用自我革命、奮鬥前行的趕考,交上一份青春無悔的時代答卷吧!
以上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以“青春上善與青年成長”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自己的思考與認識。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不知道考試測驗能不能測出“好活法”來?每一個人的好活法都是一種獨特的成長體驗,哪有什麼标準答案?共同的回答是不是難度太大了?
其實“好活法”就是“好的價值觀”、是“好的習慣”。“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并不難,雲飛不礙天空,地廣細水長流,可以把好活法做成行雲流水的好習慣,可以把好習慣行雲流水地做成好活法,我們不妨從最簡單的勿用外挂的自身做起,試一試“行雲流水六活法”,把好活法的“成本”降到最低。
第一法:睜大一雙好奇的眼睛——好好觀察、欣賞
我們每個人既是觀察者,又是被觀察者。被觀察的人或事物,會因其被觀察的行為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種現象被稱為“觀察者效應”——千萬不要忽視對身邊人或事物的觀察,尤其對于我們還在做着新聞傳播的專業觀察者來說,那是會産生一系列社會連鎖效應的。
學習觀察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身心的關系,我們才能有欣賞這個世界的眼光、視野、能力和智慧,才能通過良好“觀察者效應”,去積極影響自己、他人和世界。
第二法:豎起一雙“招風”的耳朵——好好傾聽、靜默
或許是防疫憋得太久難得聚會一次,一晚上隻聽到這位朋友滔滔不絕,第二天他打來電話,抱怨自己不知道昨夜說了什麼,也後悔本來想問的幾件事都沒問成,更加憋悶。
我們多少人能靜靜地傾聽——傾聽别人的訴說,傾聽春花綻放、秋葉凋落、鳥兒啼鳴的聲音。我們甚至因此錯過了很多親人愛的呢喃、貼心的忠告、臨終的囑托,錯過了春夏秋冬的自然美麗旋律。
當然,我們的“招風”耳,也常常受到很多“污染”,沒有幾個人能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中,做到“八風吹不動”的!
有時耳還和手、眼配合,乃至夾上幾個“機”,把大量時間花在聽那些無聊無厘頭的噪音雜音、花邊新聞裡,遠離了聞雞起舞、聞過則喜、反聞聞自性這些良好的境界。
對于新聞傳播人來說,有聞必錄的能力固然重要,而能明辨是非、沙裡淘金,分享和傳播這些良好的體驗、場景、境界更重要,當然于無聲處聽驚雷、大音希聲聽自然,則是境界中的境界了。
第三法:聳一聳鼻子——好好呼吸、觸嗅
一呼一吸簡單吧,但我們每天有多少時候是平靜正常地在呼吸呢?緊張、興奮、恐懼、焦慮,都會讓我們氣喘籲籲、心虛氣短乃至呼吸困難,當然老是戴着口罩也增加了肺部壓力,讓我們的鼻子更難心平氣和地與這個世界進行交流溝通;一觸一嗅簡單吧,但我們忙碌着、麻木着,好像失去了靈敏的嗅覺。新聞如人,沒呼吸就會失去生命,若沒有嗅覺,生活就會乏味,“嗅覺力”對新聞人意味着小事中嗅出大線索、小現象嗅出大問題、小作品嗅出大趣味。
可惜如今某些方面的鈍化無感,日益嚴重也。
獵豹有2.2億個嗅覺細胞,是人類的250倍,能分辨出大約200萬種物質發出的不同濃度氣味。當我們分享中青報“青小豹”“豹小花”這些可愛的小IP“報童”時,可以感受一下那一分觸嗅的激情和正能量,還有多少?
第四法:咂一咂柔軟的舌頭——好好說話、吃飯
明明可以好好說話、吃飯,卻偏偏“管”不住自己的舌頭。說話時,冷嘲熱諷、含沙射影、指桑罵槐、抱怨傷人、上綱上線,有時越對親朋好友和同事,越肆無忌憚;吃飯時,高談闊論、胡思亂想、胡吃海喝、風卷殘雲、不食其味,可能秋天到來時,肺燥、腸燥、皮膚燥,喝杯并不貴的銀耳湯,遠勝過各類豪湯大補,但“簡單就營養”重要呢,還是“虛榮扮吃相”重要呢?
先秦老子幾千年前就教育我們學習舌頭的至柔至剛,大道無形,道在口中,怎能不注意禍從口出的古訓呢,“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第五法:别過度在意這個身體——好好躬身、力行
有位大哲學家說過一句話:“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既然父母給了我們這個“身體”,就要常運動,不僅僅是常鍛煉身體的那種運動,還有常修煉心志的工作生活。
在工作生活中有焦慮,有時是因為遇到問題和矛盾總想繞着走,“躬身入局,挺膺負責”就是對“行動力”的要求。真正的行動是深入一個個工作生活場景,和身邊人一起,協同創新,共克時艱。一個不願意“躬身、力行”的人,别人即使想施以援手也無能為力。
好活法常常是始于足下,邁開腿走起來再說。總是瞻前顧後、猶豫彷徨、斤斤計較,是體會不到那種靠自己努力行走、乃至和大家團結攜手走得很遠的快樂的。
好活法就是将好好工作與生活習慣化,哪怕暫時如長在陰暗角落、默默隐忍的蘑菇,終會迎着陽光,破土而出,蘑香在“磨”;哪怕暫時如4年隻長3厘米的竹子,從第五年開始,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快速生長,能僅用6周時間,就能長到15米,厚積薄發,奇迹不奇。
好活法是盡量讓這個身體的欲望,在生命成長過程中逐漸最小化、簡單化。如林語堂先生所說,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若真如此,生命中就會發生不少藝術和美,就會遇到一個個更加美好的奇迹。
第六法:善用心用腦用情——好好思考、認知
熱愛才能披荊斬棘——在為MV《我的青春不後悔》作的詞中,我最喜歡這句話。“熱愛”裡面蘊含着恻隐心、廉恥心、真誠心、包容心、進取心、禮讓心……孟子的一生都在探索“心性”兩個字:“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真熱愛,真堅持,就能真的找到本心!
因為熱愛或許是人獨有的一種工作生活動力源。一位同事采訪一位研究動物的女博士,發現她對多年辛苦所獲得的研究成果很失望,也更有希望:失望的,是動物與人相比隻能叫“動物性”;希望的,是一種叫做“熱愛”的知行合一精神,就是遠遠超越“動物性”的“人性”。
在中青報舉辦“人才周”之際,與近40名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才周觀察員”座談(注:報社相關部門從幾百名内容、管理、技術、運營和團務五大版塊報名年輕人中選薦),學習收獲很大,那份純粹、樸實、熱愛和激情,深深感染、感動和激勵着我,也讓我看到了“一起向未來”的希望和美好,真正的青春,是不分年齡、不分職業、不分國界的“青春上善好活法”年輕态;真正的青春,隻屬于那些永遠力争上遊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一位“人才周觀察員”中的年輕記者,談到自己被一位同齡人感動的故事:在他成長過程中,父親一直撿拾垃圾為生。等從一所名校博士畢業後,他居然在北京郊區租了片地,幹起“垃圾分類”的活兒,他說“一定要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美化”,這是他終身熱愛、将畢生從事的事業。
把一項解決基本生存飯碗的職業,做成一項值得熱愛和追求的事業,恐怕是人生一件最幸福的事情了!“熱愛”的确也是“幹驚天動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秘訣。前幾天在深山裡與幾位正值而立之年的航天航空科學家談心,他們心中那一種生命的神聖感和崇高感,那一份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讓我感到将伴随自己不敢懈怠的餘生。
好活法總在成人達己中實現,如果你想遇到更加美好的人和事,你就要成為那個更加美好的人、做成更加美好的事;如果你想成為被社會認可的有用人才,你就要成為不自私自大并有一技之長的“有用”之人——對于可視化重塑全媒體精兵,就是要成為十八般武藝都能耍的有用新聞傳播人才!
好活法從來都是日用而不覺的工作生活好習慣,是“一體化”的生命成長,難道物質和精神一定要對立,貧窮和富有一定要非此即彼嗎?好活法有千萬種,但隻要是為人類為國家為人民服務,就是人生最好的活法,千百年來我們都在各自平平凡凡的成長成才道路上,吟誦并踐行着“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堕危機”。
再低再低的“成本”,能低得過行雲流水的雲卷雲舒、水流花開嗎!
張坤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蕾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