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過程中擅自改變水灰比
泵送混凝土施工時,為方便施工,擅自加水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或因其它原因加大水灰比,導緻混凝土硬化時收縮量增加,結構出現網狀或長短不一的不規則裂縫。
2、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過長
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過長,會使水分蒸發過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過低,出現不規則的收縮裂縫。
3、模闆作業不規範
模闆剛度不足,在澆築混凝土時,由于側向壓力的作用使得模闆變形,産生與模闆變形一緻的裂縫。施工時拆模過早,混凝土強度不足,使得構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載作用下産生裂縫。
模闆支架壓實不足或支架剛度不足,澆築混凝土後支架不均勻下沉,導緻混凝土出現裂縫。
模闆在澆築前淋水不足,過分幹燥,澆築後因模闆吸水量大,導緻混凝土收縮,産生塑性收縮裂縫。
4、施工工藝不合理管理混亂
施工過程中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機具、材料;不了解預制結構受力特點,随意翻身、起吊、運輸、安裝;不按設計圖紙施工,擅自更改結構施工順序,改變結構受力模式;這些行為都會産生裂縫。
亂踩已綁紮的上層鋼筋,鋼筋被踩彎、踩倒,使承受負彎矩的受力筋保護層加厚,導緻構件的有效高度減小,承載力下降,形成與受力鋼筋垂直方向的裂縫。
5、施工速度過快
澆築過快,混凝土流動性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降不足,硬化後沉降過大,容易在澆築數小時後在鋼筋上面、在牆與闆、梁與柱交接處部分出現裂縫,即沉降收縮裂縫。
6、沒有正确振搗
振搗不密實、不均勻,出現蜂窩、麻面、空洞,是導緻鋼筋鏽蝕或其它荷載裂縫的起源點。
振搗時間太短,振搗不密實,形成混凝土強度不足或不均勻;時間太長,造成分層,粗骨料沉入底層,細骨料留在上層,強度不均勻,比下層混凝土有較大的幹縮性,待水分蒸發後,容易形成塑性收縮裂縫。
7、分段澆築結合部沒有處理好
混凝土分層或分段澆築時,結合部處理不好,易在新舊混凝土和施工縫之間出現裂縫。如混凝土分層澆築時,後澆混凝土因停電、下雨等原因未能在前澆混凝土初凝前澆築,引起層面之間的水平裂縫。
采用分段現澆時,先澆混凝土接觸面鑿毛、清洗不好,新舊混凝土之間粘結力小,或後澆混凝土養護不到位,導緻混凝土收縮而引起裂縫。
8、過分抹平壓光
澆築混凝土後過分抹平壓光,會使較多的細骨料浮到混凝土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漿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泥漿中的氫氧化鈣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導緻硬化後期混凝土明顯收縮,即碳化收縮,出現開裂。
9、養護方法不正确
強制性規範要求混凝土養護要苫蓋并澆水,現在大多數不苫蓋,澆水也不能保證經常性濕潤,使混凝土初期表面失水過快,水泥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化水,從而産生急劇的體積收縮,此時的混凝土早期強度低,未能抵抗該種收縮應力而産生開裂。
如果環境濕度小、空氣幹燥、溫度高、風速大,則混凝土水分蒸發速度很快,混凝土很容易出現收縮開裂。
在夏、冬兩季,因晝夜溫差較大,養護不當也容易産生溫差裂縫。
10、混凝土早期受凍
冬季施工沒有采取必要的保溫措施,使混凝土早期受凍,會在表面出現裂紋,或局部剝落,或脫模後出現空鼓現象。
大家要是需要各類建築資料的,可以去“土木智庫”公衆号,裡面有一個“免費資源”菜單,可供大家選擇,注意是公衆号,不是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