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的民族居住在現在版圖之内,周商易代之後,中原地區逐漸形成了以華夏族為主體的民族,也就是現在的漢族。那麼四周呢滅商之後,周室大封天下,宗室以及功臣宿舊的子孫吧被犬牙交錯的現在山西河南山東河北江蘇湖北等地,形成衆星拱月的狀态。
但是四周呢,開始有了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成書于周初的《 禮記 王制》:“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這樣給四周 的非周人以及商人統統簡潔扼要的冠名。這其中不包括文化習俗上與周人商人相似的人。
因為古代沒有民族一說,确切的說是不按血統,都是用文化習俗來區分。既然不安血統,這些四周犬牙交錯的人是哪裡來的?又去哪裡了?
首先,商周先後建立後,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人掌握了政治優勢,或者說,華夏族取得主體地位以後,因為發達的文化成就,開始傲視四周,幾乎都看不起四周落後的部落或者民族。把四周的人民都以自己的意思稱呼,筆者也認為是因為一個個民族自稱,由于語言不通,他們的自稱被翻譯稱漢字,隻是采取了不太美觀的詞而已。但是四面八方的人,我們的先民使用語言非常的對稱: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于是,這些原早就與商人周人共同生活的人就有了新的稱呼,抑或是他們自稱也未必。反正這些人就出來了。隻是有了新的稱呼而已,那麼又到哪裡去了?
今天筆者先介紹東夷
東夷,顧名思義,就在東方,起先主力,在今天山東一帶,他們活動主體在今天山東,江蘇,安徽一帶,勢力曾經滲透到洛邑近畿。他們遭遇到四次嚴重的打擊。
第一次、纣王征夷
東夷部落史書上記載是少昊的後裔,商部落也是,但是商纣王後期有一部分東夷部落不服,纣王征讨,接連兩次大勝,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纣王開疆拓土的時候,蜷局的周原的周人乘機圍攻朝哥,纣王主力都在前線,臨時組織的奴隸以及罪犯軍隊臨陣反戈,商王朝宣告滅亡。可以說東夷間接的協助了周人奪取天下。
第二次、周人分封齊魯
商亡以後,周軍天下,自诩為天子,周人勢力開始進入山東江蘇等地,攻滅奄與薄姑這兩個方國, 奄與薄姑仍是東夷中的大國,姜子牙封在齊今天臨淄一帶,周公封在魯,今天曲阜一帶。這是周王室分在東方最大的兩個諸侯國。東夷部落在山東遭到嚴重打擊。
第三次、周公平武庚之亂
周室代商以後,周人勢力有限,隻能通過封分構建金字塔式的防禦網絡,纣王之子武庚仍然被封為諸侯,讓他奉殷祀,用來彰顯他的仁義筆者認為是他能力不能完全吞滅商人。分封三個弟弟管、蔡、霍三叔為“三監”負責監視武庚,自己回到鎬京。
沒多久,武王病死,成為即位,周公輔政,總攬大權,三監不滿,武庚乘機挑撥離間,然後協同親商的夷人大國奄、薄姑等反周,周公不得不率軍東征,經過三年大戰,最後平定三監之亂,殺掉武庚。然後封纣王兄微子啟于宋,爵位為公。
而後,成王親政以後又再次征讨勢力遷出山東魯地的淮夷、徐夷 及奄,再次大勝。自此之後,山東境内隻存在培育出小麥的萊國比較強大,但是後來也最終被齊國吞滅。
任、宿、 須句 、 颛臾、莒、郯、譚、費等東夷部落的小國,但是也都是彈丸之城而且,文化上完全被同化也和諸夏通婚會盟。
第四次、周穆王攻滅徐偃王
山東一帶的東夷被攻滅之後,東夷部落開始向東南發展,處在安徽江蘇一帶的淮夷,又稱淮南夷,南夷,從稱呼就可以看見他們逐漸遷徙,或者他們的主力是逐漸向南方的,在遷徙途中,一邊休養生息,後來定都城為徐城的徐國開始強大,臣服三十六國方圓五百裡的國家出了個徐偃王,施行仁義,迅速強大,開始不知道自己姓啥。率領九夷以伐宗周,向西到達黃河。周穆王也害怕他氣焰正銳,主動的分東方一些方國給徐偃王統治。
但是周穆王的懷仁并沒有遏止徐偃王的進取,于是親自率軍讨伐命令楚國人協助夾擊,斬殺徐偃王,他的兒子率領幾萬族人遷移到彭城,周穆王仍封他五徐子,繼續統制,到春秋末期吳王拍伍子胥攻滅徐國。
至宣告存在一千六百多年的徐國國滅,也宣告東夷成建制的國家覆滅,自此之後我國境内的東夷徹底被諸夏同化。但是東夷的稱呼并沒有消亡,而且戲劇性的飄到更遠的地方如日本,朝鮮等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