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教育創新發展學習心得體會?來源:【湖南省教育廳】“福城”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門,湘江、北江、贛江三大水域串起了2區1市8縣,風雨滄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郴州教育弦歌不辍,步履铿锵,成績斐然,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保定市教育創新發展學習心得體會?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湖南省教育廳】
“福城”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門,湘江、北江、贛江三大水域串起了2區1市8縣,風雨滄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郴州教育弦歌不辍,步履铿锵,成績斐然。
十年來,郴州市委、市政府回應民生關切,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把學校辦到百姓家門口;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築牢公平之基,讓老百姓從“擇校熱”到“不需要擇校”;培育一大批德高業精的好教師,力促人人都能“上好學”……郴州大力推進教育強市建設,教育高質量發展,466萬郴州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堅持教育優先,答好“保障卷”
“少年強則國強……”9月23日早上,投入7000多萬元的省級重點扶貧項目——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芙蓉學校書聲琅琅。現代化的教學樓、潔淨開闊的運動場、溫馨明亮的學生宿舍……美麗的校園讓人心向往之。
同樣是9月23日早上,萬先生将孩子送至郴州市第十九中學(以下簡稱十九中)後,徐徐走向學校旁邊的餐館,開啟一天的工作。進城務工多年的萬先生喜笑顔開地說,“以前我們為了生計,把孩子留在農村,現在我們可以把孩子接到城區讀書,邊打工邊照顧孩子。”
十九中地處城鄉結合部,是北湖區政府為了确保進城務工人員随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緩解城區學位壓力而建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目前,學校解決了近8000個學位,有效滿足了片區務工子女的就近入學需求。
教育承載着國家的未來,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郴州市委、市政府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
黨政尊師重教蔚然成風。郴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堅持做到年終述職必述教育。落實了定期議教研教制度,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研究教育工作,推動解決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堅持教育事業優先規劃。郴州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先後出台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教育優先發展的若幹意見》《關于推進全市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
堅持教育經費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兩個隻增不減”全面落實。近10年,共争取中央、省級項目資金140餘億元,市級教育項目資金投入37餘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教育經費從2012年的52.88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92.31億元。
堅持教育民生全力保障。建立了從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覆蓋的學生資助體系,近10年來,資助貧困學生270萬人次。校園安防“三項建設”和城鎮學校“護學崗”設置實現4個100%,校園安全持續向好。
築牢公平基石,答好“均衡卷”
近年來,一批人民認可的優質學校聚集在郴州市的中心主城區,“擇校熱”不斷升溫。
如何實現人民群衆希望子女接受更好優質教育服務的期盼?集團化辦學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今年6月,随着三個市直教育集團(郴州市一中教育集團、郴州市六中教育集團、湘南學院附屬小學教育集團)的組建,郴州教育集團化辦學正式拉開了帷幕。
今年招生,不再像往年那般——人人“擠破頭”去名校,個個“勒緊褲腰帶”買名校邊的學區房。8月31日,蘇仙區新建校郴州市六中觀山學校迎來了首批報名學生1601人。遠遠超過了預計、摸排的1200名學生。
居住在觀山學校附近的一名家長說:“我了解到觀山學校是蘇仙區硬件條件最好的學校之一,它與郴州市六中是一個教育集團的,到觀山學校和到市六中讀是一樣的,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不必大費周章。”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近年來,郴州市堅持強弱項、補短闆,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着力構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大格局。孩子們幸福的笑臉、老百姓真切的獲得感,都是郴州教育改革發展成就最直觀、最生動的體現。
——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有湘南學院、湘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郴州職業技術學院3所高校,每個縣均辦好了一所中職學校、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或一個特殊教育項目,每個鄉鎮(街道)均辦好一所公辦幼兒園,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國民教育體系,中小學和幼兒園布局規劃基本适應适齡孩子入學需求。
——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全面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工程。11個縣市區全部被認定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
——高中攻堅計劃順利實施。全市新增13所普通高中學校、4所職業學校,對8所職業學校進行改擴建,新增學位7萬個,保證了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實施中職學校标準化建設工程,全市21所公辦中職學校全部達标。組建了郴州職教聯盟,17個專業入選省楚怡優質中職專業群。
——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大力實施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專項行動計劃,通過綜合施策、标本兼治、持續攻堅,全市累計投入64.7億元,新增學位18萬個,6292個義務教育大班額全部消除,實現清零目标。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5萬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5%。大力實施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全市已組建23個教育集團。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辍學失學。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培訓貧困地區鄉村教師1.5萬人次,每年讓超過24.4萬的貧困縣孩子吃上了營養餐。
育德高業精教師,答好“發展卷”
“國将興,必尊師而重傅。”為持續推進實施教育強市戰略,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今年,郴州組織遴選了郴州市“三名教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在全市召開的教師節表彰大會上,對170名“三名教師”進行了隆重表彰,在全市掀起了興學重教熱潮。
從一名普通教師飛速成長為市級名師,郴州市“名教師”獲得者——市十九中教研室主任羅從姣十分注重平時教學的積累與反思,教研做得十分紮實。
從教8年,她一年一個新台階:2017年獲“湖南省在線集體備課大賽特等獎”;2018年獲“湖南省初中生物教學競賽一等獎”,2021年獲“湖南省義務教育優秀教學案例一等獎”……談及奧秘,她笑言:“教學競賽是我們學校的一大‘特色’。學校以賽促教、以賽促研、以研促學,引導我們青年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标準,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
一批批德高業精的教師在福城大地上大放異彩,正是受益于郴州教育抓實教師隊伍建設的紅利。
郴州市始終把抓師德師風放在首位,6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3名教師被評為“全省優秀教師”等,師德師風建設成效顯著。
一直以來,郴州市重視教師的引進與培養,使得教師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優化。近年來,全市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直赴高校招聘優秀畢業生、培養公費定向師範生、特崗教師招聘等渠道新入編教職工1.6萬餘名,培養公費師範14414人,80%補充到農村學校。組織市級以上教師培訓35萬人次。實施中小學“卓越校長” “名師工作室”等工程,搭建名師示範引領和學科教師“賽研訓”平台。建有全省中小學“優質課堂”首席教師及重點建設團隊39個,首席“網絡名師工作室”5個,教育人才隊伍“含金量”持續提升。
近幾年,郴州的教師待遇不斷提升,實行了中小學教師公費體檢和優秀教師禮遇制度,落實了貧困地區鄉村教師津貼。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向鄉村教師發放300元~700元不等的交通補貼;建設農村教師周轉宿舍16039套,營造了濃厚的尊師重教的氛圍。
回顧過去,不凡業績令人鼓舞;展望未來,宏偉藍圖催人奮進。“郴州市教育系統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不耽誤每一個孩子、不辜負每一個家庭、不虧待每一名教師、不愧對組織和人民’作為教育追求、職責使命,始終堅持忠誠為魂、堅持質量為核、堅持安全為基,全面推進郴州教育高質量發展。”郴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鴻春說,下一步,我們将繼續在提升教育水平上下功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出成效,在群衆對教育的期盼上彰顯擔當,努力書寫“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厚重答卷。
來源:湖南日報
本文來自【湖南省教育廳】,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