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楊萬裡描寫西湖

楊萬裡描寫西湖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1 00:51:47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凡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學”。對于唐代人來說詩歌是他們的驕傲,而對于宋代人來說詞作則是他們的巅峰。但這并不是說詩、詞這兩種文學體裁是沒有關聯的。唐代雖然詩歌大行其道,但是也有很多經典的詞作誕生,就像李白的《憶秦娥·箫聲咽》和《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便是一同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楊萬裡描寫西湖(楊萬裡夜裡睡不着起來聽雨)1

宋代雖然詞作更為主流,但是同樣有很多寫詩高手,而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陸遊和楊萬裡兩人。陸遊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至今存世的有九千三百餘首,可以說數量驚人。而楊萬裡比起陸遊,雖然存世詩作略有不如,隻有四千二百餘首,但是他一生作詩卻是更甚陸遊,有兩萬餘首,被譽為一代詩宗。

楊萬裡描寫西湖(楊萬裡夜裡睡不着起來聽雨)2

宋詩和唐詩相比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宋詩很多都有着很濃重的哲理意味,就像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和蘇轼的“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便是如此。不過楊萬裡的詩卻沒有那麼多哲理蘊含其中,他更擅長的是對于自然景物的描寫,還創造了語言清新自然卻不乏幽默情趣的“誠齋體”。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便是楊萬裡的手筆。

《不寐聽雨》

雨到中霄寂不鳴,隻聞風拂樹梢輕。

瓦溝收拾殘零水,并作檐間一滴聲。

楊萬裡描寫西湖(楊萬裡夜裡睡不着起來聽雨)3

這首詩是楊萬裡在某個睡不着的夜裡,聽着窗外的雨聲潺潺,心有所感而寫就。雖然詩人全程都沒有看見雨,但是這首詩卻被他寫成了詠雨名篇。那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詩。

首句詩人描寫了雨停。所謂“中宵”,其實就是半夜,由此不難看出這場雨下的時間并不短,很有可能是從入夜便開始了。起初詩人還能聽到雨水淅淅瀝瀝的聲音,一直到了半夜,雨聲漸漸變得寂靜無聲,想來應該是雨停了。詩人對于雨的感受并不是通過目之所見,而是耳之所聞。其實在這個過程中,詩人并不是一直都是清醒的,或者說他并不是一直在聽雨,畢竟一場雨從入夜下到半夜,期間詩人難免打盹或者思緒神遊。這也就讓次句的“隻聞”變得更為合理。

楊萬裡描寫西湖(楊萬裡夜裡睡不着起來聽雨)4

到了半夜,雨突然就停了。詩人本來耳邊一直都是雨聲,他在這樣的環境下本來已經适應,但是突然雨停聲靜,耳邊似乎隻剩下風吹拂樹梢的輕輕擺動婆娑的聲音,這樣突兀的轉變自然會讓他有心理上的不适應,所以這裡才用到了“隻聞”二字。這裡的“隻聞”并不是說真的就沒有其他聲音了,它更多的是為了刻畫詩人心理上的感受。

最後兩句的描寫其實正是印證了第二句更多的是心理感受而不是實寫,因為第二句寫的是“隻聞風拂樹梢輕”,但是在這裡詩人明顯還聽到了“并作檐間一滴聲”。這兩句的描寫也是半虛半實,“瓦溝收拾殘零水”其實是詩人的想象,不過這樣的想象是基于現實。“并作檐間一滴”也是想象,隻有詩人所有的描寫都是基于“聽雨”,所以這些描寫出來的具有畫面感的景象都是詩人根據聽見的聲音自行腦補。

楊萬裡描寫西湖(楊萬裡夜裡睡不着起來聽雨)5

“并作檐間一滴聲”這一句中其實也有暗含着時間的流逝。雨剛停的時候,屋頂的瓦上殘留的雨水是比較多的,這個時候雨水彙積是比較快的。但是随着滴落,彙聚的速度也越來越慢,逐漸從滴落成線變成一滴一滴緩緩滑落,直到最後的雨水全部彙聚成最後一滴,悠長、緩慢地滴落,發出最後一聲雨滴前階之聲。而這個過程就是時間的流逝。

楊萬裡這首詩雖然沒有什麼太過鮮明的情緒,但是從詩人不眠聽雨我們大體也可以推斷,詩人的内心應該是有愁緒萦繞的,隻是這愁緒很淡很輕。而它也保持着楊萬裡一貫的風格,全詩沒有什麼生僻字,卻具有淺淡自然的風味,從開篇美到結尾,細細品讀,别有一番趣味。

對于楊萬裡的這首詩,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