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鐘元,2011年出版書籍《面向制造和裝配的産品設計指南》(DFMA)。2020年即将出版《面向成本的産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DFC)。關注頭條号或微信号“降本設計”,獲取更多原創産品設計知識和理念!“降本設計”專注于面向制造和裝配的産品設計(DFMA)、面向成本的産品設計(DFC)等産品設計知識和理念分享,幫助工程師成長和提高技能,幫助企業降低産品成本。
螺釘緊固是一種最常用、最古老和最被人熟知的緊固工藝,其緊固一般不受被緊固件的材料限制。
對于大多數工程師來說,可能在選擇緊固工藝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螺釘緊固。而在進行螺釘緊固的相關設計時,例如與螺釘配合處的螺釘孔大小,也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随意設計螺釘孔的大小,其後果包括:
本篇文章将針對以上三點舉例說明螺釘孔的設計。
1. 當使用一個螺釘緊固時
一些小的零部件,常常隻需要用一個螺釘緊固。
如果螺釘是M3,那麼螺釘孔孔徑應該怎麼設計?
其實這是一個坑。
無論選擇哪一種孔徑,在組裝時都會造成間隙不均勻,左邊間隙小,右邊間隙大,兩個被緊固件之間的相對位置精度差。
當然,孔徑為3mm,比孔徑為3.2mm或3.5mm時的相對位置精度更好一些。
這是因為:隻鎖一顆螺釘時,被緊固零件沒有完全定位,在擰緊螺釘過程中,會使得零件轉動。
正确的做法是什麼呢?除了把孔徑設計為3mm,還需要增加定位特征;
定位特征的方法有兩種,第1鐘是在被緊固零件之間局部增加肋,使得兩個被緊固件之間的間隙縮小為0.1mm左右。
第2個方法是增加一個定位孔與定位柱的配合。
定位柱的直徑為2.4mm,定位孔為2.5mm,二者間隙為0.1mm。
定位柱和定位孔與螺釘的距離越大越好。
2. 兩個或多個螺釘固定時
這是一個筆記本的LCD及其支架的螺釘孔設計,使用M2螺釘。兩個螺釘孔的外徑均為2.2mm,這種設計對嗎?
M2螺絲,孔徑用2.2mm,根們前面的讨論, 顯然是錯誤的。
因為孔太大, LCD 與 支架組裝後相對位置精度低, 結果有的外殼蓋不到位, 美工溝變大, 造成外觀問題。
正确的設計如下圖。
第一孔叫做基準, 基準孔要越小越好。對于 M2螺絲,孔徑設計為2mm。不用擔心孔徑太小有問題, M2螺絲外徑約為1.92mm。
第二孔叫做長圓孔,因為考慮制造誤差,所以孔要拉長,長孔為2x2.5mm或 2x3mm皆可。
長孔的方向與距離的方向一緻。
在鎖緊時,先鎖緊第一顆螺釘,再鎖緊第二顆螺釘。這樣既能保證兩個零件的位置精度,又避免了因為制造誤差螺釘與螺釘孔沒有對齊的問題。
那麼,此時如果因為補強,需要在中間再增加兩個螺釘固定呢?其餘孔的孔徑還是2mm?
其餘孔的孔徑此時應該設計為2.3~2.5mm。因為通過第一孔和第二孔,兩個零件的定位或相對位置已經确定,其它孔僅僅起着緊固的作用,所以孔徑必須放大,否則因為制造誤差,很有可能造成螺釘與螺釘孔沒有對齊。當然,鎖緊時,先鎖緊第一顆螺釘,再鎖緊第二顆螺釘,最後鎖緊其餘螺釘。
這就是“定位”與“緊固”的區别。在考慮兩個零件的裝配時,需要遵循的原則是“先定位,後緊固”。與定位相關的尺寸間隙小,從而保證二者的相對位置精度;而與緊固相關的尺寸間隙大,可以避免因制造誤差而造成的過定位問題。
根據上述原則,當PCBA固定在機箱中,如果使用M3的螺釘,那麼PCBA上的螺釘孔尺寸應用如下圖進行設計。
3. 當多個零件固定在一起時
如圖所示,第5個零件有一個埋入螺母,通過一個M2.6螺釘把5個零件緊固在一起,螺釘需要穿過四層孔才能達到埋入螺母。
那麼,每一層孔的孔徑均設計為3mm,這樣正确嗎?
上圖隻是理想狀況。實際上,由于制造誤差和裝配誤差,五個零件并不會精确的對齊,繼而造成螺釘孔無法對齊,于是自攻螺釘無法鎖入。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層孔的孔徑可以設計得較小(在該例中,如果無其它定位特征,第一層孔孔徑可設計為2.6mm),而内層孔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設計得比較大(3.2~3.5mm以上),避免過定位或過約束。
而内層零件之間的相對位置精度要求,可以通過設計定位特征來滿足要求。螺釘對于内層零件僅僅起着緊固的作用。
—END—
1. 免責聲明: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用,侵權删。
2.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轉載要求不能修改内容和保留文末作者及公頭條号信息。
關于作者:
鐘元,2011年出版書籍《面向制造和裝配的産品設計指南》(DFMA)。
2020年即将出版《面向成本的産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DFC)。
歡迎關注“降本設計”頭條号。“降本設計”專注于面向制造和裝配的産品設計(DFMA)、面向成本的産品設計(DFC)等産品設計知識和理念分享,幫助工程師成長和提高技能,幫助企業降低産品成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