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翁傑 來逸晨 通訊員 唐豪 月映紅
種糧不賺錢,是許多糧農的心結。今年晚稻收割季,在婺城區蔣堂鎮,承包了750畝農田的種糧大戶盛桂有将自家大米賣出了一斤20元的高價。從11月10日開售到現在,短短一個月盛桂有就已進賬90多萬元。算一算,畝産效益最高能達到1.2萬元。
“一畝田萬元錢”是浙江效益農業的代名詞,然而相較經濟作物,種糧效益低的局面卻一直難以破解。據省發改委成本調查局抽樣調查數據,去年浙江農民種一季晚籼稻平均大概産量505公斤、産值1431元,而綜合成本卻高達1398元。若是不算國家種糧補貼、獎勵,農民種一季晚籼稻每畝淨利潤隻有33元。
盛桂有為何能一畝田種出萬元錢?在盛桂有的稻田裡,記者發現:相較高産田,這裡的水稻平均穗數明顯要少一些。老盛告訴記者:“我拼的不是高産而是米的品質。”為此,他選種了“嘉豐優2号”、“嘉優中科13-1”等一批新選育的浙江良種。“别看他們産量不是最高,但配合綠色種植技術,口感風味明顯更優。”現場,老盛煮了一鍋新米給記者品嘗,香氣四溢,軟糯可口。
種糧要有效益,要“會種”更要“會賣”。早在十多年前,盛桂有種糧之初,就注冊了“老盛家”的商标,堅持自己闖市場,靠着口碑賣糧。别的糧農一噸一噸地把稻谷賣給糧站,一斤收購價隻有1.25元;而盛桂有則開着車一斤一斤直接把米賣到消費者手裡,價格5元至20元不等。有時候,隻為了賣一兩袋米,他會開車十幾公裡專程送去。
苦心經營十幾年,如今盛桂有積累下了700多個老客戶。靠着這些“回頭客”,去年老盛賣了240多噸品牌大米,收入超400萬元。今年新米一上市,盛桂有在朋友圈一“吆喝”,就銷了三四十噸品牌米,其中最貴的那檔就賣了7噸。老盛自豪地說,“五常大米”在超市裡賣二十幾元一斤,而他在田間地頭就賣出了一樣的價格。
靠着賣米,盛桂有如今在金華市區買了房,車子也換成了奔馳。他的故事在蔣堂鎮傳開,這幾年陸續有糧農上門取經。老盛也不藏私,将精選良種、生态種植、上門配送等“财富密碼”傾囊相授。在盛桂有帶動下,當地21戶種糧大戶、7900畝糧田,成立金華市嘉穗富硒糧食生産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并注冊大米品牌“婺禾”,一起賣品牌米。幾年前,經浙江省地調院作檢測,蔣堂鎮土壤富硒,大家更決心講好生态富硒米的故事。
好米賣好價,蔣堂農民種糧積極性水漲船高。今年,種糧大戶蔣獻勇新承包土地450多畝,種糧面積增加一倍,其中30畝就選了老盛種出“萬元田”的那個品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