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4個不值得定律

4個不值得定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5:32:43

4個不值得定律(原來這就叫不值得定律)1

讓過去的過去,未來才會到來

作者:洞見HeiFa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與人說無一二三。

人生是一場修行,不僅要面對工作上的難題,還要處理複雜的人間關系。

本來活着就不容易,何必再為了那些瑣碎的小事兒煩心。

掌握不值得定律,才能在這個紛繁的人世間過得輕松自在。

01

  • 層次不同的人,不值得争辯。
  • 莊子曾言:“井蛙不可語于海,夏蟲不可語于冰。”

    層次不同,認知也就不同,所以再怎麼争辯都沒用。

    有天,畫家張大千在英國辦畫展。

    為了有更好的展示效果,他當場作了一副牡丹圖。

    結束收筆時,他口含清水,均勻地噴在畫紙上,原本略顯呆闆的牡丹立即變得靈動起來。

    正在周圍的人陷入驚歎之時,一個人突然憤怒的說到:

    這也算繪畫藝術嗎?原來中國畫家畫畫就靠噴口水,真是可笑!

    大家轉頭望着張大千,但是他隻是笑笑,卻給出沒有任何解釋。

    事後,有人忍不住來問他:您用的明明就是中國水墨畫中的沖墨法,為何不和他解釋一下。

    張大千說:“我為何要同他争辯呢?若他對中國畫有了解,我倒願意切磋一番。”

    仔細體會,确實如此。

    了解才是溝通的基礎,和不了解的人争辯,無異于對牛彈琴,浪費彼此的時間。

    《道德經》裡講:“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真正厲害的人,不做無謂的争辯。

    與其與他人多費口舌,不如沉澱自己,豐盛自己。

    4個不值得定律(原來這就叫不值得定律)2

    02

  • 疏遠的關系,不值得挽留。
  • 在知乎上,曾看到過一個紮心的問題,為什麼好朋友之間會疏遠?

    有個高贊的回答是:因為漸老的歲月和漸遠的三觀。

    深以為然。

    越長大越明白,成年人的疏離,不僅悄無聲息,而且無法挽留。

    就像張愛玲和潘柳黛的友誼,随着時間的推移,從最初的形影不離,變成後來的相看兩厭。

    張愛玲出名之前,遇到了已經在文壇小有名氣的潘柳黛,仿若遇到了一生的知己。

    她們一起暢談文學,一起訴說秘密,一起談論理想,一起逛街品茶......

    後來張愛玲的名氣越來越大,反倒激起了潘柳黛骨子裡的嫉妒。

    有一天,她們約好去一起吃茶。

    潘柳黛到場後看到了一身晚禮服的張愛玲,以為是要上街,但張愛玲說,就隻是吃茶而已。

    原本張愛玲精心打扮,是為了證明她對潘柳黛的重視,但在潘柳黛心裡,卻成了赤裸裸的炫耀。

    從此她們的關系開始疏遠,潘柳黛甚至寫文章,暗暗譏諷張愛玲假清高。

    幾年後,當張愛玲到香港,有人告訴她潘柳黛也在此。

    張愛玲隻是淡淡地說:“誰是潘柳黛,我不認識。”

    在《琅琊榜》裡有這樣一段話:

    “世間有多少好朋友,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輩子莫逆相交。 可誰會料到旦夕驚變,從此後,隻能眼睜睜的看着天涯路遠。”

    張愛玲和潘柳黛的疏離,從來都不是個例。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曆很多邂逅和别離。

    有些人注定隻是過客,再多的挽留也于事無補。

    别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浪費時間,收拾好心情,認真對待當下的每一段感情。

    4個不值得定律(原來這就叫不值得定律)3

    03

  • 他人的評價,不值得在意。
  •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被他人評價總是在所難免。

    面對這些評價的态度,有時候決定了一個人的成敗。

    有人陷在他人的評價,一輩子走不出來,也有人無視他人的看法,最後活出自己的精彩。

    1970年,一個14歲礦場少年一邊幹活,一邊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夢想:我要成為巴爾紮克那樣的作家。

    那時,他隻認識三千多個漢字,頂多算個小學水平。

    但夢想的美好讓他仿佛覺得能戰勝一切困難,白天幹活,晚上寫稿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周圍的人看不下去,覺得他又軸又二,還說:“你要是能成為作家,那這個世界就奇怪了。”

    他的稿子大包大包的寄出,又被大包大包的退回。

    每次退稿,都能成為當地郵遞員的笑料,他們一看到他的信,隔着一條街就開始大喊:“稿費(廢),稿費(廢)。”

    但他完全不在乎他人的評價和嘲笑,在所有人都不認可的情況下,堅持寫了六七年。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人民的名義》的熱播讓這個追夢人火了。

    他是周梅森,《人民的名義》的作者兼編劇。

    如果當初他聽信了他人的評價,中途就選擇了放棄,那麼也就沒有現在家喻戶曉的頂級作家,金牌編劇周梅森了。

    很多時候,打敗我們的,往往不是那些困難,而是外界的聲音。

    過于在意他人的評價,難免會受到影響。

    就像《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一書中所說:

    “假如你是一棵樹,别人對你的态度就是一陣又一陣的風。

    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意見,那意味着,随便一陣風,都會把你劇烈搖動,甚至将你吹倒。”

    他人的評價對我們的影響,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心态。

    選擇性屏蔽他人的評價,保持自己的初心,才能在人生路上越走越遠。

    4個不值得定律(原來這就叫不值得定律)4

    04

  • 過去的事情,不值得糾纏。
  • 聽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人活在過去,也沒有人活在未來,現在是當下生命唯一占有的形态。”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活得不痛快,就是因為沉溺在過去的遺憾中無法解脫。

    但時光匆匆,歲月易老。

    糾結于過去隻會讓我們止步不前,唯有放下過去的遺憾,才能收獲未來的精彩。

    宋朝有一個叫呂文靖的人,有四個兒子。

    為了考驗哪個兒子具備宰相之才,他故意摔碎一件珍貴的玉器,觀察幾個兒子的反應。

    結果,四個孩子中,有三個孩子驚呼一聲後急忙跑去報告夫人,隻有二公子公著不為所動,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

    呂文靖見此狀,就問他:“玉器摔碎了,你為什麼一點也不着急?”

    公著平靜地回答:“父親,既然已經碎了,急有何用?”

    果不其然,後來唯有公著做官做到了宰相。

    西方有句很出名的諺語: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無論如何,對于那些過去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也不必糾結。

    讓過去的過去,未來才會到來。

    學會放下,及時止損才是智者的行為。

    4個不值得定律(原來這就叫不值得定律)5

    05

  • 不屬于你的圈子,不值得攀附。
  •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活得最累。

    他們總是希望融入所謂的圈子,事事都以别人為先,委屈自己去成全;

    卻忘了,不屬于自己的圈子,就算進入了,也沒有任何好處。

    《世界奇妙物語》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

    某天,事業有成的主人公突然發現别人對自己的評價清晰可見。

    誇他的評價變成了藍色貼紙,罵他的評價是紅色貼紙,而且紅色貼紙占了大多數。

    通過紅色貼紙,他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在公司竟是如此的不合群。

    為了融入集體,他開始拼命讨好下屬,不僅主動幫下屬解決難題,甚至還袒護做假賬的員工。

    一開始,紅色批評在他的努力下,一個個變成藍色。

    但是,隻要他稍微做出讓同事不滿的決定,身上的标簽又開始大量變成紅色。

    最後,他不僅沒有融入公司這個圈子,反而淪落為大家都鄙視的廢材。

    主人公的遭遇令人可惜,但生活中很多人有着和他類似的經曆。

    為了融入所謂的圈子,去做一些違背本心和原則的事情,最後漸漸模糊了自我。

    仔細想想,真的很不值得。

    作家王開嶺曾經說:“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一味追求合群,生硬地想擠進不屬于自己的圈子,最後隻會丢了自己。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學會把時間都留給自己,才能提高自我能力,活出真正的自我。

    人這一輩子,最長不過三萬多天。

    何必為了那些“不值得”,浪費時間。

    對于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斷舍離才是最好的做法。

    瑪利亞·羅賓森說過:“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重新開始,但每個人都可以從現在開始,創造全新的未來。”

    從現在開始,嘗試和所有的不值得斷舍離,把時間和精力都留給對的人,對的事和對的生活。

    與朋友們共勉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