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望遠鏡、一個觀鳥鏡,裝上記錄表和筆,穿上迷彩服和運動鞋,上午9點15分,生态管護員王晨和賈革龍準時從密雲水庫内湖林業管理站出發,前往密雲水庫石駱駝分區。
以前,密雲水庫生态管護員的工作主要是看護林地、防火等,如今,觀鳥也成為他們的主要工作之一,他們不僅要記錄下庫區内小動物們的身影,還要研究有利于鳥類等野生動物栖息地修複的各項措施。4月是鳥類遷徙的季節,管護員與往常相比更加忙碌。
“我本身就很喜歡觀鳥,能把愛好變成職業,是一件特别幸運的事情。”從業十餘年,賈革龍認為,他的幸運不僅如此,更在于見證了密雲水庫鳥類的回歸。
生态管護員王晨(左)與同事在“鳥島”觀測鳥類數量。新京報記者 王方傑 攝
候鳥回歸,在密雲水庫安家
石駱駝分區是水庫中的一個小島,島上林木繁盛,尤其到了春季,路邊的小野花次第綻放。雖然景色優美,但是林地裡的樹枝常常會勾住管護員的褲腿,王晨說:“這就是我們穿迷彩服的原因,穿普通褲子,走一天下來,褲子就都破了。”
在林間步行十多分鐘後,王晨和賈革龍在一處臨水的寬闊地帶停下來,對岸粗壯的樹上搭滿了大大小小不少鳥巢,這裡便是管護員觀測鳥類的點位之一,大夥兒給這個小島取了個名字——鳥島。觀鳥是管護員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
“遠處那些看上去有些發白的,全都是鳥巢。”王晨指着遠處那些“白點”說。在樹上還未長出新葉時,管護員們就用望遠鏡一點點地數清了鳥島上的鳥巢數量,有2600餘個,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新築的。
這個結果令管護員們十分欣喜,這說明鳥島已經非常适合鳥類繁衍生存了。另外,管護員們統計鳥巢數量的初衷也是希望将鳥類觀測做得更加系統,通過數據積累,實施一系列保護措施,從根源上修複鳥類栖息地。
蒼鹭。密雲水庫管理處水生态所供圖
“你看這個鳥窩裡面是不是有隻小蒼鹭,身上好像開始長毛了。”賈革龍透過觀鳥鏡有了新發現。王晨順着同事手指的方向用望遠鏡望去,找到了這個鳥窩中的小生命——它的媽媽正站在鳥窩旁守護着它。
觀鳥時間久了,王晨和賈革龍掌握了鳥類的一些習性,例如,為了防止小鳥摔出鳥巢,在小鳥孵化的時候,雌鳥常常會銜拾樹枝,加高鳥巢的“防護”;為了争奪空中的“管制權”,蒼鹭和鸬鹚常常發生“争鬥”。
每年候鳥回歸季,管護員們都會站在鳥島對岸等待這些鳥兒的歸巢。最先到來的是蒼鹭,然後是鸬鹚、斑頭秋沙鴨、普通秋沙鴨、骨頂雞、鳳頭潛鴨……大天鵝、小天鵝、白鹭、大鸨、白枕鶴等也是這裡的常客。看着鳥兒們逐漸回到密雲水庫,管護員們就如同看見老友那般高興。
在春季繁殖期,管護員還為啄木鳥搭建了人工鳥巢,懸挂在植被豐富、水源充足、背風向陽的林緣地帶,營造适宜啄木鳥繁殖栖息的場所,提高種群數量,達到水源涵養林蟲害生物防控的目的。
“客人”繁多,練就聽音辨鳥
密雲水庫“客人”繁多,管護員早已練就了敏銳的聽力和觀察力。
一隻蒼鹭從空中飛過,王晨一眼就看見它銜着的小樹枝,他拿起望眼鏡追随蒼鹭的身影,“監督”蒼鹭将樹枝搭在鳥巢上。王晨說:“這些鳥都‘戀家’,每年回到密雲水庫幾乎都在之前的舊窩裡,不過會進行‘裝修’和加固。”
這個季節正值雛鳥孵化,管護員閉上眼細聽,不僅能将雛鳥的叫聲分辨得八九不離十,還能通過辨别成鳥的鳴叫聲區分鳥的種類。聽音辨鳥,也成為管護員的“看家本領”。
王晨檢查紅外相機拍攝的照片。新京報記者 李欣侗 攝
觀鳥點土質松軟,覆蓋着枯樹枝、樹葉,地上若隐若現的三角形引起了王晨的注意,“那是鸬鹚的腳印。”他肯定地說。随後,賈革龍走過來看了一眼,确認了同事的判斷。
這些觀鳥的本事,和他們的鑽研分不開。平日裡,密雲水庫管理處水生态所常請專家前來開展講座,全面地介紹鳥類知識。工作之餘,王晨和賈革龍還喜歡自己上網找各種鳥類的圖片和資料,幫他們記住各種鳥類。
除了鳥類,管護員對這裡的其他野生動物也都十分熟悉。距離鳥島3公裡的林區,是王晨和賈革龍管護的另一個重要區域。在這裡,小兔、野雞非常常見,野豬、貉子等也都是常客。在一棵大樹的底部,管護員們安裝了一台紅外攝像機,用于觀測林區野生動物的生活情況。
有一天白天,賈革龍在林區巡邏,不遠處一頭大野豬帶着兩頭小野豬出現在他眼前,大野豬馬上發現了他。“為了不讓大野豬認為我會傷害它的孩子,當時我沒有走過去,而是從反方向離開,不一會兒,三頭野豬就鑽入了山林。”
鸬鹚和幼鳥。密雲水庫管理處水生态所供圖
密雲水庫觀測記錄到的鳥類達228種
多年以前,觀鳥并不是水庫管護員的任務,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但是随着密雲水庫生态環境日益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現身,這給管護員們帶來意外驚喜。
密雲水庫生态管護員是賈革龍的第一份工作。他是學财會出身,但比起辦公室裡的工作,他更喜歡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因此當他聽說密雲水庫内湖林業管理站招聘工作人員時,便毫不猶豫地前往應聘,時至今日,一幹就是十多年。如今,每天他都會在水庫邊、林地裡,守護水庫,也走近鳥兒的世界。
目前,在密雲水庫觀測記錄到的鳥類多達228種,其中10%是留鳥。因水庫地區冬季水面冰封,不利于遊禽和涉禽類越冬,留在水庫越冬的大部分為陸禽和攀禽,如金翅雀、大斑啄木鳥、山斑鸠、環頸雉等。
密雲水庫管理處水生态所副所長王群介紹,全球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途經中國的有3條,如今,密雲水庫已經成為我國東部候鳥遷徙區内一處資源豐富的國家重點濕地。
發現新品種的鳥類來到密雲水庫,是管護員們最開心的事情。王群說,不久前,他們陸續在清水河、調節池、白河主壩觀察到了大天鵝、小天鵝在水中遊弋的身影。此外,銀鷗、鴛鴦、白鶴、黑鹳、白枕鶴,這些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也都成了密雲水庫的常客。
白鹭。密雲水庫管理處水生态所供圖
為了讓這些動物在密雲水庫的生活更加舒适,今年,密雲水庫管理處水生态所還将在庫濱帶消落區進行濕地修複,通過枯死樹木清理、栽植水生态植物,豐富生态系統構成,形成包括矮草、細沙、水生植物的栖息地,為鳥類等野生動物營造适宜生存繁育的良好生境。
此外,針對鶴類、黑鹳等保護動物,水生态所還将在适宜時段(越冬期、育雛期等)、地點投食,解決食源不足的問題;為有生物防治作用的鳥類如啄木鳥等搭建鳥窩,促進繁育,控制蛀幹害蟲。
“今年,我們還會編制完成《密雲水庫鳥類圖冊》,這是密雲水庫的首部鳥類圖冊,将對掌握密雲水庫的生态發展走向起到促進作用。”王群說。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白爽 校對 趙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