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那些年》曉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
作為國學啟蒙讀物,七百多年來,《三字經》不知道影響了多少中國人。相形之下,它的作者王應麟的知名度就遠不及作品本身了。王應麟是南宋大儒,曾官至禮部尚書兼給事中。此人學養深厚,博古通今。王應麟到底有多牛,我們列舉幾部他的作品:
《困學紀聞》:以考證為特色,居“宋代三大筆記”之首,梁啟超評價此書是中國考證學的先導。
《玉海》: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貨等21門。除了有極高的曆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在編排方法上,這部著作是按主題編類。古文獻學家王重民評價有“向主題目錄過渡的新趨向”。
《通鑒地理通釋》:曆史地理學的著作。
以上隻是王應麟衆多學術著作的一部分。不過,在他一生六百多卷的著作中,知名度最高的卻是一千多字的開蒙讀物《三字經》。這樣一位通古博今的大儒為什麼會給剛入學的娃娃寫教材?《三字經》的背後又蘊含着作者哪些深意?如果你了解了王應麟的一生,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比你優秀 比你努力用今天的話來形容,王應麟屬于生在終點線的孩子。首先,家庭環境好。父親王撝(huī/wéi),官至吏部郎中,預修中興四朝國史。宋理宗曾禦書“汲古傳忠”賜其父親。
其次,王應麟天生聰穎。九歲就通曉《六經》,十八歲中進士。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王應麟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王應麟考中進士後對人說:“今天從事舉子事業的人,都沽名釣譽,考中了就把一切學業都抛棄了,這些人并不是國家所需要的人才。”之後他閉門苦讀,家裡的書不夠,就去借政府館閣的書。理宗寶祐四年(1256),剛過而立之年的他果然考中了博學宏辭科。
有王應麟這樣的哥哥做榜樣,他的弟弟王應鳳(比王應麟小七歲)在理宗開慶元年(1259)也考中了博學宏辭科,皇帝特意下诏褒獎。
為官清正 直言不諱王應麟十八歲中進士入仕途,從一個小小的主簿做起,一步步遷升。他在給皇帝的奏章中屢次提到幾個問題:
一、注意邊事,防患未然。
二、整頓綱紀,慎重用人。
三、勿沉迷享樂,勿自我寬慰。
四、提振信心,恢複士氣。
五、民生疾苦,當政需心存仁愛。
六、聽取意見,挽回人心。
當時權臣丁大全很想結交他,卻一直碰壁。再加上王應麟總是建議皇帝注意邊事,這讓丁大全很忌憚,于是促使台谏彈劾王應麟,王應麟遂遭罷官。好在沒多久,丁大全也被罷免,王應麟被重新啟用。
王應麟
賈似道任平章事,原來的宰相葉夢得、江萬裡都請求去職,賈似道也要求去職。這讓皇帝很頭大。王應麟上奏說,您告訴這三人,孝宗時期有一年多的時間都沒有宰相呢。賈似道聽到這些話,很生氣,他對大臣包恢說:“我去掉像王伯厚(王應麟,字伯厚)這樣的朝中官員太多了。但是王伯厚這人素有文學盛名,我不想讓天下的人都認為我賈似道排擠名士。不過王伯厚這人自己也應該好好想一想,不要遇到什麼事情總是強出頭!”包恢把賈似道的話轉告了王應麟,王應麟笑着說:“我認為觸犯宰相的禍小,辜負皇帝的恩寵罪惡才大。”
面對賈似道的威脅,王應麟不為所動,并且在給皇帝的奏章中言辭更加犀利。很快,他就被賈似道“安排”了一個閑職,以秘閣修撰的名義主管崇禧觀。
窮心盡力 黯然東歸很久以後,王應麟又被起用為徽州知州,其後又調任起居郎兼代理吏部侍郎。此時的南宋已處在生死邊緣,王應麟看在眼中,急在心裡。他上疏皇帝:“朝廷現在所依靠的是長江,而襄樊是它的咽喉,應立即對這裡的防禦進行研究讨論,不能再繼續耽擱。可是我們現在的朝廷卻從從容容,毫無一點着急的樣子,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怎麼能夠苟且偷安?”
後來賈似道在長江上全軍覆沒,王應麟當即上疏陳說十件大事:以征讨為急務,嚴明政刑、勸勉廉恥、通達下情、尋求将才、鍛煉軍士、籌備糧饷、舉薦實材、選擇牧守、防守海道。
然而這些建議都沒被采納。
不久王應麟升為禮部尚書兼給事中。他認為當下生死關頭宰相卻所用非人,一再上疏勸谏,但都石沉大海,甚至連遞交的辭職信也沒有任何回應。此時的南宋朝堂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無論是王應麟的奏疏,還是他的去留,都沒人在意了。
南宋滅亡後,王應麟“深自晦匿,不與世接”。二十年後,與世長辭。
殚精竭力 傳承文明隐居後的王應麟,把精力都放在了著書立說上,《三字經》就是他晚年為了教育本族子弟所編。(關于《三字經》的作者一說是宋代人區适子,一說是明代人黎貞,但是大多數學者的意見傾向于是王應麟所作。)
一部為族中子弟寫的啟蒙讀物為何受到曆代追捧?首先就是形式上的突破。在《三字經》出現之前,蒙學讀物都是四個字一句,《三字經》則以三言形式出現,基本采用韻文,三字一句,四句一組,讀起來朗朗上口,趣味橫生。明朝趙南星稱其“句短而易讀,殊便于開蒙”,故此為蒙學第一書。
另外,《三字經》内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全篇分為六個部分,每一部分有一個中心。
第一部分從勸學開始,講教育的重要性,然後開始普及常識。這些常識包括基本禮儀、數學、天文、地理、自然、生物、音樂、品德等等;
第二和第三部分告訴孩子要看什麼樣的書、看書的順序以及如何看書;
第四部分講的是中華曆史;
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又回到勸學,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學有所成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緻君,下澤民”。
這六個部分也概括了王應麟的教育觀:了解常識、熟悉曆史、銘記傳統。這樣的教育觀放在今天也毫不過時!
通過《三字經》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看出這絕不是王應麟的心血來潮之作,而是嘔心瀝血之作。1279年南宋滅亡,元朝統一之後,直到1315年才第一次恢複科考。沒有科考,要學問何用?漫長的等待,足以讓很多人放棄!中華文化的斷流之患令王應麟心急如焚。一代大儒,此刻所能做的就是傾盡心力寫下這部《三字經》。可以想象老先生動筆之時,費盡周章,如何讓這一千來字囊括中華文化,如何讓孩子入口入心,将中華文化代際傳承。王應麟将他的焦慮和希望最終隐藏在這部國學經典啟蒙讀物的背後。
朱翔非先生說:《三字經》是王應麟留給中華民族的精神遺囑。
了解了王應麟的一生,再認真研讀一遍《三字經》,這份精神遺囑相信你會讀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