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茶馬古道未來規劃

茶馬古道未來規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20:58:01

茶馬古道未來規劃(變身茶文化第一街)1

馬連道茶葉一條街被譽為“茶葉第一街”,曾經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茶葉集散地。近年來,因為各種原因,馬連道的茶葉生意有所下滑。近日,市發改委批複了馬連道文化創意街區項目實施方案,将把這裡打造成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的“茶文化第一街”。

同樣是“第一街”,此“第一街”非彼“第一街”。除了外部環境的跨越式升級,在業内人士看來,馬連道2000多家傳統茶商的轉型,最關鍵的還是要明确自身定位,打造适合年輕群體的消費場景。

曆史悠久茶葉成了64年老街名片

馬連道“茶葉第一街”北起廣安門外大街,南至紅蓮南路,1400多米的街道聚集着2000多家茶商,其中許多都已經在這裡20多年了。1956年,北京市茶葉加工廠在馬連道落戶。

1998年,北京茶葉總公司在馬連道成立,北京第一家茶葉專業批發市場京馬茶城開業,馬連道便正式确立了茶葉批發市場的定位。随後的10多年裡,京閩茶城、馬連道茶城、京鼎隆茶城等十幾家茶葉批發市場相繼成立,馬連道的影響力随之輻射到整個北方地區,華北、東北、西北三北地區的茶葉都是先從廠區送到馬連道,再由批發商從這裡帶回到當地。

2000年時,原宣武區政府撥款修繕并拓寬了馬連道的路面,廣外街道辦事處則展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道路整治和美化工作,同年9月,原市商業委員會正式命名馬連道為“京城茶葉第一街”,成為被首批列入特色商業街的重點地區之一。

随着全國茶商雲集,青茶、普洱茶、紅茶、白茶、黑茶等各類茶在馬連道輪番登台唱起主角。但老北京人鐘情茉莉花茶,據北京市茶葉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花茶銷量最多時甚至能占到北京市場所有茶葉品種銷量總和的90%以上。中秋節前是茉莉花茶集中上市的季節,每年9月也成為馬連道除春季外最大的茶葉銷售旺季。

但今年有點不一樣。在馬連道茶城駐紮了12年的茶商陳大姐回憶,以前最多的時候一天賣十幾萬元,但“前陣子半個月總共才賣了五六斤”。

如果說上半年的春茶銷售是受到疫情影響,那在全市消費複蘇增長的當下,馬連道的茶葉銷售,出了什麼問題?

問題漸顯同質化嚴重銷量下滑

“家家戶戶賣得一樣,怎麼可能不出問題?”在清靜的市場裡,陳大姐随手一指,家家戶戶商鋪前挂的茶葉種類招牌基本一樣。

2013年以後,随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逐步疏解,天津、石家莊、内蒙古等其他北方城市的茶城茶市不斷興起,馬連道作為北方地區茶葉批發中心的地位逐漸弱化,馬連道商家同質化經營和缺乏品牌效應的弊病也開始浮出水面。

走進馬連道茶城,面積大緻相同的南北兩區分别位于電梯兩側,橫豎幾條筆直的過道将各家商鋪規規整整地劃分開來。盡管各家商鋪的招牌上都寫有“福鼎茗茶”、“武夷岩茶”等字樣,但走進店内就會發現,花茶、綠茶、紅茶、普洱茶等品類基本都有,看不出什麼差别。

據一名了解馬連道茶城的業内人士介紹,馬連道的茶商中超過70%都是小規模運營的“夫妻店”,其中又有近8成茶商是外地茶農,沒有自己的品牌。

于是,馬連道茶葉街的市場份額逐漸被更多大品牌擠占,茶葉市場的兩極分化趨勢更加明顯。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今年3月發布的《2019年中國茶葉産銷形勢報告》顯示,中國整體茶葉市場規模不斷增長,茶葉總産量、總産值、内銷量等多項指标均創下曆史新高;但主要動力源的内銷市場均價則有所下調,内銷總額增速出現減緩。2019年中國茶葉内銷價格為每公斤135.25元,同比減少4.04元;銷售額達到2739.5億元,僅實現2.95%的同比增長。“這反映出供大于求的壓力不斷增大。”報告顯示。

“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掏腰包買茶,但大家更認可大品牌。”北京市茶葉協會相關負責人說。張一元、吳裕泰等老字号茶葉品牌還是在最近幾年取得了3%至6%的增長,在互聯網思維和體驗經濟下誕生的小罐茶甚至在去年實現近20億元的市場份額。

同質化競争嚴重、沒有獨特品牌、營銷模式過于傳統、沒有吸引到新顧客群……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馬連道散稱零售的茶葉銷售方式可能“不靈了”。

茶馬古道未來規劃(變身茶文化第一街)2

改造後效果

期待重生環境改造業态升級

馬連道的“中國茶葉第一街”稱号,是2010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的,如今已經過了10年。而在今年市發改委剛剛批複的公共空間改造項目中,馬連道的定位是“茶文化第一街”。在批複文本中,這裡的外部環境将再進行一次跨越式升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裡将在疏解批發、倉儲、物流等非首都功能的基礎上,通過補充道路交通設施,提升綠化景觀,融入城市主體文化元素,提升公共空間的功能性、方便性和吸引力,與地區傳統的茶文化相結合,“打造茶文化高品質街區”。

馬連道沒文化嗎?不。

最近幾年裡,馬連道茶城也一直在摸索着進行轉型升級,通過開展茶文化沙龍活動、打造“馬連道客廳”開展茶文化講座、茶藝培訓、茶葉品鑒、消費交流互動等活動吸引更多消費群體。

但這還不夠。

1997年,長龍茶葉在馬連道落戶,最近幾年仍能保持15%左右的增長。在總經理梁承鋼看來,馬連道如果想重生,重建消費場景是關鍵。

“過去馬連道的主要客群是外地茶商,都是到這兒來嘗完就買,買完就走。現在顧客以普通消費者為主,人們也在不斷進行消費升級,對社交和休閑場景的需求比過去要高得多。”在他看來,比起單純讓客人免費品茶,營造出讓大家願意消費的氛圍可能更重要。

眼下,新式的文化體驗休閑空間已經開始在馬連道萌芽。賣陳皮茶的企業開始進行陳皮文化講座、茶藝指導,也有一些門店從單純批發轉型為茶館,更多人開始了對年輕消費群的嘗試。老字号吳裕泰也正是在近幾年通過推廣抹茶冰淇淋、冷萃茶和奶茶等新式茶飲的創新嘗試中打開了擁抱年輕消費市場的新局面,有商家正在琢磨着通過場景搭建,吸引更多年輕人到馬連道逛街喝茶。

“從街區升級環境,對内重建消費場景。抓住這個機會,馬連道會迎來重生。”一位業内人士說。

來源:北京晚報 實習記者 楊天悅

流程編輯:郭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