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房山長陽涵洞被堵

房山長陽涵洞被堵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08 10:41:00

房山長陽涵洞被堵(北京房山長陽鎮修路)1

即使涵洞被10米高的土山封堵,老人和孩子依舊穿行。丁傑攝

房山長陽涵洞被堵(北京房山長陽鎮修路)2

修路本應是利民的好事,可是最近長陽西路的建設卻引發了不少居民的投訴。近日,家住房山區長陽鎮九洲溪雅苑的一些居民向本報反映:小區附近一處京廣鐵路涵洞被土堆封堵,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長都得帶着孩子翻越一座将近十米高的土山,很不安全。

涵洞口堆土尚未封死老人孩子“翻山越嶺”

記者于6月14日第一次來到九洲溪雅苑小區,和居民李女士一起踏勘那個涵洞。從小區東門出發,沿着一條崎岖不平的土路向北行約300米,來到一處貫穿京廣鐵路的涵洞。這個下凹式涵洞底部比周圍的路面低3米左右,洞内光線昏暗。穿過涵洞,發現洞口旁有一座将近十米高的土山,坡體陡峭。土山兩側各有一條踩出來的蜿蜒小路。這時恰好看到兩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從坡頂踉踉跄跄地小跑下來,其中一個男孩在“半山腰”直接坐着出溜了下來。後面緊随着兩位老奶奶一面喊着孩子慢點,一面互相攙扶往土坡下蹭。

記者選擇其中一條相對比較平緩的小道往坡頂攀登。盡管手腳并用,仍然非常吃力。誰知上山不易下山更難。土坡東側距離地面雖然隻有五六米高,但記者雙腳慌亂地蹬着松軟的黃土向坡底“速降”,險些失去重心。

幾天後記者再次來到此處,發現小路已經被過往路人踩出一米多寬,并且有熱心居民用殘破的方磚鋪出一條簡易台階。

李女士介紹,孩子在位于永興街的首創新悅都一區的幼兒園上學。6月7日早上他們送孩子上學,經過涵洞時還一切正常。沒承想,下午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卻發現洞口用黃土堵住了。這個涵洞是小區裡的孩子每天去往鐵路東側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校的必經之路。年輕人翻越這座土山尚且吃力,年幼的孩子和接送的老人就更困難了。

600米路繞行變2公裡或崎岖難走或酷熱難耐

據居民講,九洲溪雅苑小區有近兩千戶住戶。其中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在位于京廣鐵路東側的紅黃藍幼兒園、北京第四幼兒園長陽分園(國際花園二部)和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學校(含小學、初中)就讀,所以每天有不少孩子和接送的家長穿行涵洞。

居民李女士說,從小區穿行這座涵洞到幼兒園隻需步行約600米,用時不到10分鐘左右。如果這個涵洞最終被徹底封死,就必然要繞遠,既浪費時間,對孩子和家長的體能也是個挑戰。

記者按照李女士提出的三條繞行路線分别進行了實地考察。第一條繞行方案是駕車用時15分鐘左右,行程4公裡,既費時又不環保。

第二條繞行路線,從京良路輔路步行,全程大約2公裡,用時三四十分鐘。一路水泥方磚地面,沒有一絲陰涼。一旁迎面駛來的機動車掀起的熱浪,灼熱難耐。

還有一個步行方案,是從小區南側京良路邊的小樹林中穿行,路程同樣是2公裡。優點是可以避開機動車,有樹蔭。缺點是土路崎岖不平,少有人走。高架橋下光線昏暗,一個人走在荒涼的小路上,心裡難免有些惴惴不安。

施工方:據修路方案應封堵

居民:有需求盼留穿行小路

記者看到京廣鐵路東側正在進行道路施工。這條路南接陽光北大街,北至共和國部長紀念林,全長1.2公裡左右。

涵洞封堵過程中,小區居民不斷通過各種渠道反映情況。有關部門回複,經施工單位核實,該涵洞地勢低窪,雨季容易積水,所以要将其徹底封堵。記者曾于6月16日雨後來到現場。雖然交通涵洞地勢低窪,但是由于有排水設施,未見積水。況且涵洞内側修有一米高的平台,即使積水也不影響行人通行。記者發現京良路南側還有幾個同樣的下凹式鐵路涵洞,其中一個裡面有三四十厘米深的積水,卻沒有被封堵,行人穿梭往來。

而後記者聯系到了項目施工方。工作人員介紹,涵洞東側正在實施的是長陽西街項目。按照設計方案,修築的護坡高于涵洞,必然要把涵洞完全堵住。其實根據規劃,橋洞兩側并無道路,現有道路是居民出行踩踏形成的。當年因為附近有個黃管屯村,所以留了一個鐵路涵洞。但該村已經拆遷,所以将按照規劃實施。

工作人員也表示,近來接到不少相關投訴,考慮到居民出行的實際需求,将把問題上報到鎮裡。

小區居民認為,既然修建京廣鐵路時設計修建了這座交通涵洞,肯定考慮到鐵路兩側居民日常交通往來的需要。盼望有關部門早日将堵路又堵心的土堆清除,還居民一個平安、暢通的出行環境。

記者手記“卡脖”的涵洞

本報“政府與市民”版和“黨報幫您辦”微信公衆号曾多次關注房山長陽鎮鐵路橋洞及學生上學的問題。

2016年8月1日本報刊登《孩子鑽橋洞過河溝去上學》。

2018年10月23日,微信公衆号發文《奇葩!孩子們為何爬沙堆鑽涵洞去上學》,第二天刊發追蹤報道《長陽鎮封堵的鐵路涵洞打通啦》。

而今年6月,長陽鎮再次傳來又一鐵路涵洞被堵的消息。由于新修道路的護坡高于涵洞,要把涵洞封死,給附近居民出行帶來不便。

一條鐵路線“切斷”地區正常的交通往來,鐵路涵洞似乎成為長陽鎮建設發展的一個時時發作的痛點。而且每次矛盾出現都是關系到孩子上學、家長接送的問題。出行安全是第一位的,但每天早晚兩次的通行便利,也不得不考慮。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按照規劃,鐵路涵洞兩側并無道路,現在的小路就是居民根據實際出行需求,用腳踏出來的路。即使被10米高的土山封堵,老人孩子依然“翻山越嶺”,爬坡鑽洞,可見需求迫切。希望有關部門全面考慮,綜合地區整體交通條件,設計一個疏堵結合的替代方案,不再讓鐵路涵洞“卡脖”。

來源: 北京日報記者 羅喬欣 通訊員 丁傑

流程編輯:RB013

版權聲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