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曆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喪葬文化屬于傳統文化的一種,喪葬中的很多禮儀,很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記得去年的時候,我的一個姨夫去世,我從别的親戚那裡得到消息,急忙去告訴我父親,并告訴我父親我馬上就過去。姨夫家在鄰村,作為不遠的親戚,平時我們兩家走動很近。
我父親和我姨夫平時關系也很不錯,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早先時候還一起做過買賣。平時我姨夫來我們家串門,或是我父親去我姨夫家串門,雙方都是無比客氣,熱情招待。
在我馬上要離開的時候,不料我父親說道,“你現在不能去”。我能聽得出來,父親聲音發顫,我姨夫死了,他也很傷心。
我旋即就很納悶,本來我們兩家關系走得近,父親為啥不讓我去呢?
沒等我問,父親便說道,“你沒聽說過不報喪,不吊孝嗎?”
别看我四十多歲的人了,這個還是第一次聽說。父親今年七十歲,小的時候讀過幾年書,但也沒讀出啥名堂,不過他對一些老道理懂得卻不少。在我心裡,有時候就是封建、迷信、老套。
不但父親這樣說,就是剛進來串門的四叔也這樣說。
他們說到的其實是一種喪葬禮儀。所謂“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一個地方和一個地方的禮儀并不是完全相同,不過大同小異。
“不報喪,不吊孝”指的就是去世的人家必須要派人親自來告訴親戚。這個派出來的人,一般都是死者的家屬,或是死者家族裡面的人。一般都是在五服之内的人。在有些地方也稱之為“送信”其實就是報喪。
沒有人來報喪,即使知道了親戚家有人去世的消息,也不會去的。就權當是不知道。因為這是一種禮儀的問題,有人去世的家裡沒有禮貌在先,親戚不去吊孝屬于正常。
所謂吊孝,就是拿着燒紙、紙錢之類的到死者家,給死者磕頭,有的時候還需要哭上幾聲。
“不燒紙錢,不謝孝”指的是前來吊孝的人,要燒紙磕頭的,如果沒帶紙錢,沒有磕頭(或是鞠躬)這就屬于沒有禮貌的行為。吊孝的人沒有禮貌,那作為死者的家屬也就沒必要有禮貌了,所謂禮尚往來。這時候死者的家屬就可以不謝孝。
謝孝,顧名思義,就是感謝、答謝前來吊孝的人。如何感謝,一般都是給前來吊孝的人磕頭。在民間如果有人家死了人,兒女們通常都會見人矮半截,膝蓋當腳的。
“不報喪,不吊孝,不燒紙錢,不謝孝”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禮儀,規矩。這其實是在告誡人們,人與人之間要講究禮貌。如果失去了禮貌之類的東西,那我們的民族也就不是禮儀之邦了。
社會發展到今天,老一輩的很多禮儀慢慢被人所淡化。比如報喪吊孝這類事情,有時候隻是通過手機打個電話而已。現在的年輕人對老祖宗留下來的禮儀知道得少,需要盡量多學習。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各種優良文化傳統發揚下去。(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