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夫也瘋狂
自從夏至節氣(6月21日)到了以後,天氣是一天比一天炎熱了。雖然這兩天受今年登陸的首個台風“木恩”的影響,在南方大部分地區以降雨天氣為主,但是氣溫依然比較高,以悶熱的天氣為主,尤其是在中午的時候,啥也不幹也會大汗淋漓。那是不是說,現在已經開始進入伏天了呢?今年哪天入伏?
農諺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意思是說一年中冬至節氣以後就開始數九,其中第三個九天是最冷的。而在夏季的時候,最熱的就是三伏天了。所謂“伏”,指的就是因為陰氣受到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而在每年中都有三個“伏天”,即頭伏(初伏)、中伏和末伏。不過和數九不同,伏天的計算就有點複雜。關于何時入伏,在民間有句節氣老話“夏節三庚數伏天”,說的是夏至節氣之後第三個庚日就進入頭伏第一天了。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庚日呢?三庚有多少天?
庚日日中的“庚”其實就是對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中的第七個字,而庚日是每十天重複一次的。具體如何計算這就要從“幹支紀日法”說起了,古人把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相互組合成為了60個單位,每個單位就代表一天。比如甲子日、癸亥、壬戌、辛酉等等。而庚日就是指含有庚字的日子,其也是每十天出現一次。一庚是十天,三庚也就是三十天。但是因為一年365天(366天)不是60的倍數,所以每年庚日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因此每年入伏的時間也就是不定的,但是基本都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
古人依照幹支紀日法的排序,把夏至節氣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稱為頭伏,然後把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定位末伏的首日。而庚日之間是十天一循環的,因此頭伏和末伏都是十天。但是如果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那麼中伏也是10天。可如果出現了五個庚日,那麼中伏的時間就是20天。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年份,中伏是十天,有些年份是二十天。今年夏至節氣第三個庚日是7月12日(農曆六月初十),而中伏有20天,從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末伏是8月11日(農曆七月十一)——8月20日(農曆七月二十,8月8日立秋)。
有些人很疑惑,在夏至節氣這一天日照時間是最長的,為什麼要到三伏天的時候,特别是中伏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其實從節氣之間的命名也可以看得出來,三伏天是在小暑和大暑節氣之間,而大暑節氣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中伏就是處于大暑節氣的時候。另外從科學的角度也可以解釋的,因為夏至節氣到了後,雖然白天的時間逐漸縮短了,夜晚時間不短增長了,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這樣白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如此一來就會有熱量餘存。随着熱量不斷積累,到了"三伏"期間,地面餘存下來的熱量幾乎達到了最大值,因此天氣也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于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
因此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并不是夏至,而是在三伏節氣中的中伏和末伏這段時間,也就是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這段時間。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贊、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