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1946年在美國誕生的,
名為ENIAC,中文名為“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
1946年,由美國賓夕
法尼亞大學的物理學家
莫齊利和埃克利發明的
第一代計算機
n它使用電子管作為計算機的基本部件,每秒可進行5000次加減運算。它使用了18 000多個電子管,重30噸,占地170平方米,耗電25千瓦,是一個名符其實的龐然大物,并且要有專門的冷卻裝置,而且隻有少數專家才能使用,主要用于計算彈道和氫彈的研制。
n 盡管如此,作為計算機的始祖,開辟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新紀元。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
n随着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和創新,人們根據組成計算機電子器件的不同,将其發展大緻分為四個階段:
1、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7)稱為電子管時代。
2、晶體管計算機(1958~1964)稱為晶體管時代(第二代計算機)。
3、集成電路計算機(1964~1972)稱為集成電路時代(第三代計算計)
4、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1972年至今)第四代計算機
n電子管計算機時代
l第一代計算機的特點是操作指令是為特定任務編制的,每種機器有各自不同的機器語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個明顯的特征是使用真空電子管和磁鼓存儲數據。
l以電子管為基本元件,計算速度是每秒一千到一萬次,使用機器語言和彙編語言,由于價格昂貴,隻用于軍事和科學計算。
n晶體管計算機時代
l1948年,晶體管的發明大大促進了就算幾的發展,晶體管代替了體積龐大的電子管。在這一時期出現了更為高級的COBOL和FORTAN等語言,以單詞、語句和數學公式代替了含混的二進制機器碼,使計算機編程更容易。行的職業(程序員、分析員和計算機系統專家)和整個軟件産業也由此誕生。
l以晶體管為基本元件,每秒運算幾十萬次,主要用于科學計算、數據處理,實時過程控制等。
美國IBM公司1959年生産的IBM 7090型晶體管電子計算機 美國IBM公司1959年生産的IBM 7090型晶體管電子計算機
n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
l以集成電路為基本元件,集成電路比晶體管、電阻等分立元件構成的電路小得多,可靠性和運算速度又有顯著提高,為每秒幾百萬次,采用多種高級語言并有成熟的操作系統,主要用于企業管理、輔助設計和輔助系統。
n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l以大規模集成電路為計算機的主要元件,使計算機的性能更高,更為可靠,體積更小,價格更便宜,計算速度每秒達上億次,采用多種高級語言,操作系統不斷改進,主要用于辦公自動化、數據庫管理、圖像處理、語音識别、信息處理等領域。
n個人計算機
台式機
筆記本
IBM 小型機服務器
超級計算機
2012年6月18日由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IBM) 最新研制的超級計算機“紅杉”(Sequoia) ,
持續運算測試達到每秒 16324 萬億次運算,峰值高達每秒 20132 萬億次運算。
“天河一号”測運算速度每秒2570萬億次,峰值每秒4700萬億次運算速度
n現在,人們已經開始研究具有“人工智能”的第五代計算機,使它和人一樣具有能聽、能說、能想、能寫的功能。
未來的計算機将以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為基礎,向網絡化、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多媒體化的方向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