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詩詞詠流傳」品讀經典,不負韶華。
中華名句,或寓意深刻,飽含人生哲理,讀之啟人心智;或慷慨陳詞,憂國憂民,讀之令人振奮;或循循誘導,借物言志,讀之令人頓悟;或抒發豪情,正氣凜人,讀之令人奮進;或論述精辟,句句中的,讀之令人睿智;或文字優美,意境雅緻,讀之如沐春風。
【釋義】尚:注重。
【句意】禮節貴在有來有往。隻有往而無來或隻有來而無往,這些都是不合乎禮數的。
【品讀】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人與人的交往,團體與團體的交往,國家與國家的交往,在禮節上應該注重有來有往,大家彼此之間應該以相同的禮數和接待标準來對待對方。别人待我們如何,我們也應該待别人如何,不可失了禮數。
如果别人十分尊崇你,以極高的禮儀規格來對你,而你卻以很低的規格對待别人,這對對方來說是一個侮辱,必然會影響雙方的關系。而“來而不往非禮也”這一句話,多用來形容敵人如何對待自己,自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論語·泰伯》
【釋義】勞:辛苦。葸:xǐ,畏懼的樣子。絞:jiǎo ,出口傷人。
【句意】一味恭敬而不符合禮的規定,就會煩擾不安;謹慎而不符合禮的規定,就會畏縮拘謹;勇猛而不符合禮的規定,就會違法作亂;直率而不符合禮的規定,就會尖刻傷人。
【品讀】禮,在社會道德中更多的是起着一種約束的作用。做任何事情,是為人處世也好,待人接物也罷,如果不講禮貌,不受禮的約束,就會變得失控,不文明,不道德,甚至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破壞了人際之間的和諧。由此可見,人都應該知禮,有禮可使人際關系和睦,社會發展有序。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顔淵》
【句意】凡是不符合禮制規定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動。
【品讀】孔子主張“克己複禮”,他孜孜追求的社會理想,就是恢複“禮”,使得整個階級社會運行有序。所以,“禮”成了約束人們日常行為的基本準則,凡是不符合規範的,都不可以去做。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小窗幽記》【句意】對待富貴之人,有禮貌不難而難于事事得體;對待貧賤的人,有恩惠不難而難于處處有禮。
【品讀】禮,必須是發自内心,而不僅僅是做做樣子而已。對于富貴之人,做到謙恭有禮很容易,但是要堅持原則,不辱氣節,事事得體就很難了。貧賤之人,衣食兩缺,給予他們恩惠很容易,但是要尊敬對方,處處事之以禮,就很困難了。待人有禮,處事得體,體現的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待人以禮,對人一視同仁,不分彼此,這才是有素養的表現。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甯。——《荀子·修身》
【釋義】①禮:待人以禮。②禮:規矩、規則,規範。③禮:政治法律制度。
【句意】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甯。
禮儀是一種文化,是一個人内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正是因為禮的存在以及禮對人們日常行為的規範,才得以保證社會秩序的健康、有序、穩定。
這三句話,從個人逐次上升至國家的高度,簡要地闡述了“禮”于個人、于國家的重要性。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句意】不懂得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
【品讀】任何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沒有基本的禮儀,不懂得禮貌是不行的。不同的工作,面對着不同的人,都應該把“禮”作為待人準則,以禮待人,熱情服務,就能夠赢得别人的好感,良好和睦的人際關系對于個人的前途的發展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人惡禮不惡。——《金瓶梅詞話》
【句意】别人不以禮待我,我仍以禮待他。
【品讀】禮,和個人的道德修養息息相關。别人不以禮待我,那是别人的修養不夠。我仍然以禮待人,則體現了我為人處世的态度以及我個人的道德水準。
待人以禮,以真誠、謙和的态度去面對别人,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不要因為别人好惡而改變自己以禮待人的态度。
轉發評論點收藏,關注詩詞詠流傳。
品讀經典,不負韶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