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有樂撿木梓
在牆壁上看到一則有關維護油茶采摘秩序的通告。
告示上寫着“嚴禁某月某日以前進山撿茶油……”山上何來茶油可撿?顯然是寫告示的人将撿油茶誤寫成“撿茶油”了。
并不是要來摳字眼,一字之差,意義不同。茶油,是指已經榨好了了油茶油;油茶,則專指一種油茶樹的果實。在我們贛南農村,油茶樹又俗稱木梓樹,油茶果及木梓。木梓又細分為木梓桃核木梓仁。再回到前面那張告示,若有人“鑽牛角尖”在規定之前進山撿了木梓,你也不好處罰他,因為你的告示是說不能進山撿茶油啊!
木梓,是一種綠葉灌木,其中心産地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及湘、贛南部,其栽培曆史有2300年以上,是我國特有的油料樹種。木梓的經濟價值很高,用途極廣,以木梓仁為原料加工制作的木油是一種極好的食用油。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許多人都利用空閑時間上山檢木梓,彌補定量糧油的不足。當時有一段順口溜:“漫山木梓球打球,十月抱子烏嘟嘟,桃子好摘仁難檢,下肯檢滴木梓油……”當時人們總感到肚子餓得慌,盼着木梓早些成熟,盼着能檢上點木梓榨點油,過年炸點果子。木梓采摘有一定時限,采早了,影響出油率,摘晚了,木梓桃在樹上自然開裂,木梓仁就散落在山上,很難收集。一般在“八月寒露後三天,九天寒露前三天”開撿,俗稱“開山”。開山後,當地村民或請親戚四鄰幫忙,或雇請他人采摘,集中人力突擊,别人不得進山。業主收摘完畢,一般為三天,即“放野”“敞山”。此時無分地界、業主,人人都可以進山撿摘,俗稱“撿木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