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笙清
秋高氣爽,涼風習習,空氣中彌漫着桂花的芳香。走在桂花樹下,走在皎潔的月光裡,心弦總會被一種莫名的思緒撥動,泛起一抹遙遠的鄉愁。
遍閱古人吟詠桂花的詩詞,似乎隻有月亮才是桂花最好的襯托。“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嗅着桂花的馥郁清香,凝眸夜空中的一輪皓月,就着如水的月光,默誦《十五夜望月》,夜風拂過,樹影婆娑,真有一種“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詩意感受。
附近的公園裡有一片桂林,有金桂、銀桂、丹桂等多個樹種,特别是幾棵四季桂,長年開着淡黃的花,星星點點,令人賞心悅目。常常踏着一地月色在林中散步,走乏了,在林中長椅上坐下來,閉上眼睑,聆聽秋蟲唧唧,聞着桂花的氤氲馨香,不禁心曠神怡,頓生“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之感,生活中的煩惱一下子煙消雲散,真是月下賞桂花,别有一番情趣。
小時候常去外婆家,幾十裡路程,或坐船,或乘車,一會兒工夫就到了。遠遠地,首先映入眼簾的,總是外婆家門前的那棵高大的桂樹,濃密的枝葉如撐出的一把巨傘。桂花盛開,滿枝層層疊疊,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外婆在樹下鋪上篾席,用長長的竹竿敲打着枝葉,桂花便如雨點一樣撲簌簌地落下來,這時候的我喜歡光着腳丫跳到篾席上,任由缤紛的桂花落在臉頰上、脖領裡,恣意把玩這些小小的精靈。
外婆用筲箕将桂花端到河邊洗幹淨,用麻梗編成的簾子攤曬在陽光下。曬幹後的桂花一分為三,一部分成了桂花茶,一部分用糖和蜂蜜腌漬在壇子裡,在臘月裡做桂花糕的底料。外婆将剩餘的桂花塞進枕套裡,便成了我們睡覺用的桂花枕。
外婆的桂花糕是極好吃的。她将大米、糯米摻雜在一起磨成米粉炒熟,加入腌漬過的桂花、面粉、白糖、油和水拌合攪勻,放進一個特制的木盤,用擀面杖壓平,再放進鍋裡蒸熟。然後将木盤翻過來,熱氣騰騰的桂花糕便整塊地躺在簸箕裡,冷卻後切成小小的方塊,就成了清甜爽口的桂花糕了,至今想起來,仍然會舌上生津,充滿向往。
“無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間種桂花。”如水的月光下,聽外婆講月宮裡的那棵怎麼也砍不斷的桂花樹,心裡常常被嫦娥的傳說深深吸引,便想外婆門前的桂花樹這麼粗、這麼高大,應該也是月亮裡的樹吧!
二十年前外婆去世,那棵桂花樹也因為舅舅擴建房子砍掉了。但記憶深處的月亮,還有月亮裡的桂花樹,卻如同慈祥的外婆一樣,在我的心裡,從來就不曾走遠。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