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對人體有益,在進入人體腸道後有活性作用,但不是多多益善,那關于益生菌的服用有哪些誤區呢?我們又該如何給寶寶吃呢?
服用益生菌的誤區
誤區一:寶寶腹瀉好了就不用服用益生菌了
寶寶腹瀉恢複期,大便不可能立即恢複正常,此時應繼續服用益生菌。益生菌通過調理腸道菌群,不僅可以保護腸道黏膜、抑制腸道内的有害菌,還助于營養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建議寶寶腹瀉停止後繼續服用益生菌1-2周。
誤區二:酸奶可代替益生菌
臨床曾見過,母乳喂養的6個半月寶寶排便費力,大便幹結,媽媽給寶寶喂了酸奶,目的是補充益生菌。她認為酸奶為食品,至少比藥物安全。結果兩次喂養後,嬰兒開始哭鬧、腹瀉、大便帶血、濕疹加重—典型的牛奶蛋白過敏現象。寶寶1歲内不應接受鮮奶及其制品。酸奶也是鮮奶制品。
誤區三:益生菌含好菌,所以可以長期服用
最好不要長期吃。雖然益生菌對寶寶的腸胃起到調節腹瀉和便秘的雙向作用,但經常服用的益生菌也僅限于一至三種臨床治療效果較好的菌株,而腸道内的有益菌株是遠不止這幾種的,是需要通過正常飲食來自我調整的。
因此,如果寶寶并沒有出現消化道問題,那麼不需要長期服用益生菌了,隻是在寶貝生病期間、消化欠佳期間、出現胃腸道問題期間才有必要服用。
同時,注意均衡飲食,這樣更有利于腸道自身正常菌群的培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的腸胃一貫較弱,那麼,在已經規律服用益生菌一段時間後,可以逐漸減量直至停止服用,以給腸道一個适應期。
誤區四:不管菌種
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為準的,并非所有菌種益生菌都具有一樣的功效。目前公認的菌種是以乳酸菌和雙歧杆菌為主的“符合活性益生菌”。
益生菌是對腸道有益的細菌,過期或保存不當的益生菌不僅會失去活性,還有可能滋生有害細菌。所以家長們在給孩子服用益生菌前要注意産品的保質期。
益生菌注意事項
1、與抗生素合用問題
益生菌藥物為活的微生物,應避免與抗生素同時服用,以免影響療效。若需同時應用,宜錯開服藥時間,最好間隔2~3小時以上。胃腸道外使用抗生素時影響較小。布拉酵母菌、酪酸梭菌等對抗生素不敏感,可與抗生素同時使用。
2、不宜與具有收斂作用的制劑合用
如鞣酸、铋劑、活性炭、氫氧化鋁等,以免其吸附或殺滅活菌。
3、儲存與保管
由于各種制劑中所含活菌種類不同, 因此對溫度、光線、濕度等要求不同, 如培菲康要求于2~8℃避光保存。
4、服用方法
如為活菌制劑,宜用低于 40℃的溫開水送服,以免制劑中有效成分受破壞。對于不能耐受胃酸的微生态制劑, 如培菲康、麗珠腸樂等, 建議飯後服用。腸溶制劑應整片或整粒吞服, 不可嚼碎, 如美常安。
雖然目前益生菌的臨床應用範圍越來越廣,但仍存在不良反應的報道,要明确該類藥物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藥”,應結合寶寶具體情況,了解是否具有使用指征,避免造成臨床濫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