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其實是大家誤解湖北老鄉了!“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你理解嗎?
《西遊記》裡,化身白龍馬的西海龍王三太子有個情敵九頭蟲。九頭蟲是亂石山碧波潭萬聖老龍王的女婿。由于九頭蟲的母親,是上古生物修道成仙的九鳳娘娘。九頭蟲的本體,就是有9個頭的鳳,至于九頭蟲應該是诨号,它就應該是人們口中常說的九頭鳥。九頭蟲(鳥或鳳)是個被妖魔化的角色,不招觀衆待見。
九頭鳥,本名九鳳。據《山海經·大荒北經》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其原始意義,是為神鳥,并無後來的貶義内涵。
後來九頭鳥之所以染上妖邪之氣,慢慢演變成招人厭惡的反面角色,是從漢代小說所載“周公居東,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猶餘九首”開始的。
明代劉基(劉伯溫)所著《郁離子》中的《九頭鳥》一文,又将九頭鳥之惡推向一個新高度:寓意在九頭鳥“一頭得食,八頭争食”,諷刺了不顧全大局,不識大體,目光短淺,自相殘殺之輩會自作自受,自吞惡果。
孽搖之虛有鳥焉,一身而九頭,得食則八頭皆争,呀然而相銜,灑血飛毛,食不得入咽,而九頭皆傷。海凫觀而笑之曰:“而胡不思九口之食同歸于一腹乎,而奚其争也?”(《郁離子·九頭鳥》)
後來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将湖北人與九頭鳥并稱一起:“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說起湖北人,外地人對湖北人的評價,十有八九便是被這句俗諺所左右。人們常常用這句俗語直接影射湖北人好戰、不團結、精明、輕生死而重恩仇等性格特征,也是有偏頗之處的。
有人說,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本意其實就是因為楚“不服周”。湖北古屬楚地。在湖北人的口中有句俗語,謂之“不服周”。意即楚人強橫,不服天下共主周天子的管束!
不服周的首例,當屬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了。魯宣公三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而問鼎輕重,窺視周天子之權位。此後楚靈王在春秋之時,楚頃襄王在戰國之時,都曾經一再地“問鼎”。有一種說法,九頭鳥其實就是九鼎的代稱。楚王問鼎之後,天下人都說,天子手上的九頭鳥(天子權威),吓不倒地上的湖北佬啊!于是,“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的諺語就傳開了。
看看,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的含義非常明顯,就是湖北佬如九頭鳥般厲害,即使是多方勢力聯合也不足以使之動搖。這點就如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樣,彰顯的是湖北人的霸氣,而不僅僅是指過度精明、好鬥。
秦始皇滅楚以後,楚國有個叫楚南公的老人,他認為楚國雖被消滅,即使最後隻剩下“三戶”人家,将來亡秦的一定還是楚人。這話後來居然成為事實。秦朝到了二世的時候,農民紛紛起義,首先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是楚人;繼起的項梁、項羽,是楚人;最後得了天下的劉邦,也還是楚人。
“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史記·項羽本紀》)
這話後來居然成為事實。秦朝到了二世的時候,農民紛紛起義,首先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是楚人;繼起的項梁、項羽,是楚人;最後得了天下的劉邦,也還是楚人。
另外,還有一說,與明朝著名政治家張居正有關。明神宗時的宰相張居正是湖北江陵人,傳說當時有九大禦史參奏張居正,結果張居正不僅未被參倒,九大禦史反被下獄。又傳說張居正曾向皇帝保薦九個湖北籍監察禦史,他們大公無私,革新政風,受到所有的貪官污吏對他們恨之入骨,咒罵“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因為那幫湖北官員太耿直、太血性,才被屁股不幹淨的人所垢罵為九頭鳥的。九頭鳥是被人重重黑過之後,才會有現在如此不堪的演繹的。
有一個叫餘遠謀的人還專門作了首《九頭鳥歌》:“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誰将此鳥比鄂人?《齊東野語》無稽才。為此與人結怨多,被人詛咒九頭鳥。“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