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祭祀文經典

祭祀文經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08:46:55

花文一

夫此花者,不問此花來曆:說花文,散花文。散個花文度亡魂。叫我散花我散花,散的張李二親家。張家有女十六歲,李家兒子十八春。正月十五請媒去,二月十五就說成,三月十五允了口,四月十五談接親,五月十五送期辰,六月十五接過門,七月十五身有孕,八月十五生貴人,九月十五進學堂,十月十五功書文,冬月十五把官做,臘月十五占翰林,人人養兒學那樣,萬裡江山得太平。

大媽(我們哪兒稱伯娘為大媽)去了,葬在她耕種了幾十年的麥地裡,清棺的時候,我給她攝了像,她微笑着,安詳極了。她不疾而正寝,我們小一輩的,誰也沒料想到,二哥從浙坐飛機趕到時,她已經睡着了十多個小時,二哥聽到消息時,他說他沒哭,但似乎淚水從飛機上散如大地,那時也許大媽已經感受到(二哥和我同時發蒙讀書,不同的是他隻讀了三年,我讀了近20年,還有不同的是現在他身價百萬,我除了領工資那兩天經常是腰無分文,隻相同的是我們的對大媽的死有相同的感受)。

大媽真正叫什麼名字,誰也不知道,隻聽和她同輩或長一輩的叫她小四,我聽人說,這是因為她排行第四,而在死時做法事的經文上,法師稱之為“劉氏”。

花文二

散花先生不要忙,花中有個牡丹王,花開花謝年年有,人老何曾轉還陽。(花文不盡,花後相催,再有好花,請師再散)

我們這兒老人死了,往往要盡晚輩的力量做些法事,這樣一為懷念死去的親人,二來左鄰右舍、三親六戚也認為孝順,獲得一個好名身,圖個安甯。至于迷信啊、鋪張浪費這些,人活幾十年,那些通通顯得次要,人都活一口氣,氣盡則體無,體無則神散,一切的一切,子虛烏有。于是,什麼做大齋、過大經燒七等比比皆是,什麼開壇念經、騎馬遊城坐宴口等名目繁多,似乎要把生前未享受的全部享受完,這才不辜負此中間一生。

大媽走了,二哥決定給大媽做大齋,不說停喪報喪、招魂送魂、做七入殓穿喪戴孝哭喪下葬等煩瑣事,但是做法事就得九天,另那無盡的念祖懷親之情,都足以把二哥打跨。給大媽做法事,我最為艱苦的是跪經,有時一跪就是幾個小時,法師們念的經文大都聽不懂,時不時心理一片空白,隻有時回憶起兒時大媽對自己的好,雖是模糊的,但似乎能回憶個千遍萬遍,來以充實這空空的神思,心裡有了太多的虔誠和懷戀。

祭祀文經典(散花文喪葬祭祀儀式中的一種文學樣式)1

花文三

六十甲子手中存,算來由命不由人,張果老一萬八千歲,盤古王一萬八千秋,彭祖壽高八百歲,難免黃泉路上人。生死二字果難分,說起無常個個悲,山高也有崩敗時。

雖人去萬事空,但九天的法事費了的人力物力,人們大都不會計較,做這樣的事,團轉人大都每家一人是少不了的,即使平時有冤仇的,也不請自到,老年人和小孩子特别多,孩子們來看希奇,大家也難得會在一起玩耍。老人們一樣,大家坐在一起,做做輕巧活(比如打紙焦蠟封包等),教教老規矩出出新主意,說說死者的功德講講鄉俚鄰邊的閑話,或者把土煙拿出來,你一鬥我一鬥抽得舌底生津口沫橫飛不亦樂乎。有時,大家也默然無言地共同感受一下生與死的坦然。

更有一項任務就是散花,有些法事完了,要請人散花,這是他們的拿手絕活,他們誰也不服輸,老頭子們大都不識字,這花文大都是一代接一代口濡相傳,有談古今曆史人物事件的;有插科打诨說笑話的;有追思死者安撫生者的;内容極為豐富,不勝枚舉。這和挽歌《韭露》(韭上朝露何易稀。露韭明朝更複活,人死一去何時歸?)、《蒿裡》(“蒿裡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躇),以及祭辭:“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缾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複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榖,我獨不卒。”等是一樣,我想把這些花文,以及挽歌和祭辭獻給我親愛的大媽,願大媽在地下安息在天有靈。

祭祀文經典(散花文喪葬祭祀儀式中的一種文學樣式)2

祭祀文經典(散花文喪葬祭祀儀式中的一種文學樣式)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