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到唐詩,大家都會背出一連串的千古名作。确實,詩歌文化的巅峰時期就在唐朝,而唐朝的著名詩人也如同井噴一樣。出于對金字塔尖詩人的景仰,後人們将他們都加上了一個個稱号。比如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白居易被稱為“詩魔”,李賀被稱為“詩鬼”。這些稱号大多非常貼切,然而有一個人的稱号,卻顯得名不副實。
那就是被譽為“詩狂”的賀知章。要知道,這個賀知章是在武後執政年間考上了進士,而且還是狀元,随後在波詭雲谲的唐朝初年生存下來,活躍期恰好是中國曆史上引以為傲的開元盛世。雖然他一生做官并不算大,但也沒有遭到過什麼打擊、貶谪,始終是唐玄宗十分欣賞和敬重的老臣。最終他活到了八十六歲,是在告老還鄉後安然離世。所以,賀知章的詩歌之中,沒有憤世嫉俗,也沒有感懷身世,根本沒有半點狂的迹象。
也許有人會說,賀知章的詩歌大多數都散失了,流傳至今的也就是20來首,也許有狂詩發出過驚人之舉也未可知呢?一方面詩人的詩歌有連貫性,風格、題材上很少出現劇變,另一方面如果真有那樣的狂詩,當然會被留下了作為賀知章的代表作。
然而,我們現在見過的賀知章的詩,都是平和的,讀起來令人心曠神怡。以他最著名的《回鄉偶書兩首》為例: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離别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在這兩首詩中,我們讀到的隻有濃濃的鄉情和恬淡平靜的内心世界。那麼賀知章的狂,到底是從哪裡狂起來的呢?小珏猜想,大概有幾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賀知章的自号“四明狂客”,四明是地名,位于浙江省餘姚市四明山鎮,就是賀知章的家鄉附近。狂客是賀知章自認為行為曠達,不拘禮法,所以這麼稱呼自己。其實我很懷疑這一點,按照賀知章的生平,他幾乎沒有在政治上受到什麼挫折,還得到了皇帝數十年如一日的青睐,這樣的人,能夠有多狂?
就比如李白到長安拜見他時,他已經年紀很老了,但讀到李白的《蜀道難》後,反而對李白行禮表示敬意:寫得這麼好,你莫非不是天上貶谪下來的神仙吧?對後生晚輩尚且如此,能有如此的曠達胸襟,怎麼可能狂到哪裡去?
其次就是他人對于賀知章的評價,都認為他挺豁達潇灑的。還是拿李白和賀知章交往的故事為例,當這對忘年之交相識在長安後,喜歡吟詩飲酒,共同探讨文學。有一次輪到賀知章請客,在長安街頭的酒家大醉之後,賀知章發現沒有帶錢,便毫不猶豫解下佩帶的金龜,換得酒錢。這個故事和上面給李白取“谪仙人”的外号一樣,都是出自李白回憶賀知章的詩《對酒憶賀監二首》,可信度極高。
這主要是體現了賀知章的潇灑,而這種潇灑越傳越廣,越傳越神,特别是到了封建禮教束縛的宋明時期,就更讓文人豔羨不已了。更為知名的是,比賀知章、李白都晚出生的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中,回憶盛唐時期的文人士大夫形象,其中第一個酒鬼就是賀知章: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這是說賀知章喝醉酒後騎馬如同坐船一樣,老眼昏花掉在井下,就在井底睡覺,毫不在意。當然,現代社會并不提倡這些的行為,不過在當時卻是讓杜甫這些飽受安史之亂所苦的文人羨慕嫉妒。
賀知章一生的順遂,在唐朝詩人中是非常罕見的,他是典型的人生赢家。既然他自己都稱自己狂,又得到過詩仙和詩聖的贊美,那将“詩狂”稱号送給他老人家,又有何妨?我們看到白居易被稱為“詩魔”,其實和詩的内容也沒有什麼關系,隻是說明他寫詩的刻苦程度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