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個很有思想,文筆也非常漂亮的政治家。初為秦相呂不韋舍人,後被秦王拜為客卿。秦并六國後,為丞相。定郡縣制,建議焚毀詩書,變籀文為小篆。
秦始皇巡幸的時候死于外地,李斯與趙高合謀,矯诏殺秦始皇長子扶蘇,立少子胡亥為帝。後來趙高誣蔑他謀反,于是公元前208年被“腰斬于鹹陽市”。
三五句話難以概括李斯複雜的一生,司馬遷那樣的殊才且那樣惜墨如金的人,描述李斯就用了不少文字。檢視《史記》中關于李斯的文字,李斯為最高統治者謀劃的策略,給人的印象最深刻。
比如焚書之議,比如《谏逐客書》,比如進“督責術”。
公元前237年,那時秦還沒有統一六國,韓國苦于秦國征伐,乃使水工鄭國說服秦國開鑿水渠,企圖耗費秦國人力而不能攻韓。事被發覺,秦王嬴政下令把一切來自外國的客卿都驅逐出境,李斯楚國人,當然也在被逐之列,因此他寫了《谏逐客書》,勸阻秦王。
但吃驚之餘,我們也不能不思索其中的各種原因,隻怪李斯卑劣無節,至多隻能洩洩恨情,于事無補。
秦二世處理政務的方法與他父親是不同的,對待下臣也不相同。秦始皇雖然殘暴,有時卻能聽取下屬的意見;二世則不同,隻信任趙高一個人,誅殺了無數舊臣,搞得人心浮動,社會動蕩不安。在這種情形下,李斯也想勸谏,但“二世不許”并且讓李斯提出人君既能随心所欲,又能永遠保住天下的辦法,于是就有了後面那封意見書。
那封奏疏雖然也出于李斯之手,卻很難說是李斯本人的治世思想,與秦二世的所思所想倒是完全一緻。
這期間李斯進行了怎樣的思想鬥争,我們不得而知,推想起來他很痛苦,因為二世樂意聽的那些話與他的思想不同。
但為了保住現有的權勢,他卻不能不強作歡顔說這些違心的話。即便如此,後來李斯還是被腰斬于市,“夷三族”。
環境之惡劣,于此可知,也可作為他風派行為的一個注腳。
談到老百姓和統治者的關系,“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句話被引用的頻率很高。
其實,它隻說明了水的一個特性,而且覆舟之舉不是一種常态,總要舟把水激蕩得無法再平靜的時候才會實現。相比之下,另一句“盂方水方,盂圓水圓”則更可形象地道出大多時候水的特性,水和盂的關系。
這句話出自韓非的文章中,他說:“為人君者,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圓水圓。”(《諸子集成·韓非子集解》)
讀李斯的兩次上書,多少應了韓非的這幾句話。
人有很多弱點,好生惡死即其一。不怕死的人是可佩服的,但要求所有的人都這樣處世卻不現實。避免産生李斯這樣行為的有效方法不是聲色俱厲的聲讨,而是應該先使社會環境好起來,使秦二世自己端正起來,舍此怕是不行。
精品官場文,請戳這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