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接地氣的科普小編,小九為大家解答過不少有關“屎尿屁”的疑惑,不過最近又有很多讀者咨詢:
“我一喝水就想尿尿,隻要喝完水過40分鐘左右,就有小便,而且相隔一刻鐘左右就有小便,喝得多,小便就多,好不好呢?”
“在ktv同樣喝啤酒,哥們一晚上沒去過,我喝2瓶就得去尿一趟!我是腎虛了?”
“我隻要喝一大杯水就會上5、6次廁所,煩死了,完全儲不了水,喝可樂更糟,喝一次性杯的可樂也會上很多回,我是不是不正常啊?”
上面的提問都是有關喝水與排尿的關系,看來小九有必要給大家溫習一遍了!
一、先來說說,水是怎麼變成尿的水進入體内後,先進入胃腸道,而後經過消化系統進入到血漿之中。經過血管的輸送,血漿中的水分和晶體物會通過腎小球的過濾,來到了腎小管。在這裡,腎小管将營養物質、水分以及無機鹽重新吸收,傳回血管内。
其餘含有氨和鹽類的物質就形成最終的尿,最後經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輸送到體外。
從喝水到尿液的形成,中間這個時間節點是不固定的,溫度、人體活動、氣候因素等各方面的情況都會直接影響到這個過程。通常情況下,這段時間大概為30-45分鐘。
二、為什麼有人一喝就尿,有人則相反?
至于說有的人一喝水就尿尿,有的人喝水後尿意很少,這裡面的因素就更複雜了。
一喝水就尿尿,首先可能是出現了疾病。主管排尿的是泌尿系統,如果出現了尿路感染等問題,那麼就會出現尿頻的現象。不過這種情況下,往往還伴随着尿痛、尿不盡等症狀。
其次,就是個體差異所導緻的情況了,這一方面的因素同樣是多種情況的。
膀胱括約肌松弛的人,容易頻繁産生尿意。膀胱儲存尿液,要達到一定量才會産生尿意。膀胱是有彈性的,如果彈性足夠,則能儲存更多的尿液,但是如果括約肌出現了松弛,那麼一丁點的尿液就會讓膀胱感到負擔,這時就會向大腦頻繁發出排尿的信号。
通常情況下,上了年紀的人、産後婦女都會出現括約肌松弛的情況,進而導緻尿意頻繁。
有的人平時不怎麼喝水,往往都是感覺口渴後才喝水,這就導緻膀胱逐漸适應了缺水的環境,一旦喝水而受到刺激,進而就會産生尿意。還有一種情況是,膀胱的容積天生比較小,所以喝同樣的水,這類人上廁所的頻率就要高一些。
而喝了水,尿意卻不多的人,同樣有多重的因素在起作用。
首先就是膀胱大,儲存的尿量多,所以尿意就不頻繁。其次,經常運動或者勞動的人,因為自身消耗的水分較多,所以大部分水都參與代謝或變成汗液排出去了,尿液自然就少了。
再者,如果身體處于缺水的狀态,水分被身體大量的吸收儲存,也不會産生尿液。經常有憋尿習慣的人,膀胱的敏感性降低了,即便喝了大量的水之後,身體也能适應。
最後,一些疾病因素,比如腎病、心功能異常、尿路堵塞等也會導緻排尿減少,所以身體一旦出現了不适的症狀,就應該盡早就診排查。
三、腎髒健康,确實可以從小便看出生活中,尿液性狀、排尿次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腎髒的健康與否。
尿液中含有蛋白,排出後呈現很久不會消失的泡沫,被稱為泡沫尿。腎功能出問題,泡沫尿的概率就較高。不過,泡沫尿不一定是腎病,還要借助檢查做綜合判斷。如果尿液的泡泡細膩、黏稠,持續5分鐘以上未消失,腎功能異常的可能性較大。
尿液中帶血,并且持續一段時間,這是腎病的重要特征之一。肉眼可見的血尿,尿色呈洗肉水樣,混濁且呈現紅色,甚至一些患者的尿液中還夾雜血絲或者血塊。
24小時尿量小于400毫升,或每小時的尿量小于17毫升,這就是少尿的症狀。導緻少尿的疾病有急性腎炎、慢性腎炎等引起的嚴重腎功能病變等。
一旦尿液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則要進行相關檢查。初步篩查是尿常規,檢查尿液的性狀、尿酸堿度、尿比重、尿蛋白、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尿糖、鱗狀上皮細胞等情況,根據情況,再進一步對症檢查。
四、健康提醒:憋尿會把身體憋壞正常情況下,膀胱的儲尿極限是800毫升,如果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憋尿,真的會憋出問題。
未成年人憋尿會導緻胃腸功能紊亂,加重腎髒負擔,甚至還會引起急性腹膜炎,還會導緻精神緊張、注意力不集中,長此以往,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
成年人憋尿會導緻括約肌逐漸“失靈”而松弛,最終出現尿失禁的情況,還容易形成尿結石、尿潴留、尿毒症等疾病,嚴重時會影響到性功能。憋尿引發的尿路感染,會進一步誘發腎髒疾病。
在生活中,如果是兒童,家長應該正确引導,避免出現憋尿的壞習慣。而成年人,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避免主動憋尿。如果在一些場合不方便,也要盡可能提前上個廁所。如果有過憋尿行為,事後則要多喝水,增加排尿量,預防尿路感染。
#39健康超能團##清風計劃#
參考資料:
[1]不懵圈,一篇教你看懂尿常規!.揚子晚報,2020.9.14
[2]為什麼有人一喝水就有尿,有些人喝水多也很少去廁所?.醫學界,2020.10.4
[3]這些都是憋尿惹的“禍”……看完吓尿了.健康之路,2017.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