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知網為啥不能個人查重

知網為啥不能個人查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3 16:05:04

來源:【科學網】

6月12日零點,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即日起,中國知網向個人用戶直接提供查重服務。

知網為啥不能個人查重(知網宣布開放個人查重服務)1

圖片來源:知網

根據知網同期發布的《個人查重服務常見問題》,個人版服務的定價标準為1.5元/千字。按照這個标準,一篇5萬字左右論文的查重費用約為75元。

而目前各個平台上提供的替代服務,特别在那些号稱與知網查重結果近似的商家,單篇論文的查重費用動辄數百元。“查重太貴”也成為畢業生一年一度的吐槽主題。

對此,很多人認為這是個好消息。不過,也引來不少吐槽。北京某985高校一位今年畢業的學生在聊天群裡發出靈魂拷問:深夜發布,就這?

研究生論文特殊辦理

知網如此解釋開放個人查重服務的動機:“知網過去隻面向機構提供查重服務,忽略了廣大個人用戶學術規範自檢與查新等實際需求,客觀上造成了黑市與高價的問題。”

還聲稱,此次是“在綜合考慮學術規範管理需要和廣大師生的實際需求,并充分聽取政府部門、學術機構、科研誠信專家、師生代表的意見後,制定了全新的個人查重服務方案。”

很多人注意到,在已經開啟的知網個人查重服務系統中,可供檢測的類型包括:職稱評審、學術研究、學術出版、畢業設計及其他。但備受關注的“研究生學位論文查重”功能卻并未開放。

知網為啥不能個人查重(知網宣布開放個人查重服務)2

系統稱不支持研究生學位論文查重 圖片來源:知網

對此,知網的解釋是:“鑒于研究生學位論文管理的特殊性以及各學校學科差異、辦學水平、管理政策不同,知網繼續通過研究生培養管理機構(研究生院),向研究生提供學位論文免費查重服務,免費次數由原來的人均1.5次增加到人均3次。同時,拟為學校指定的内部機構提供包年不限次的服務方式,作為校内正規渠道,向研究生個人提供學位論文查重服務。”

我們畢業了,知網才降價

栗子(化名)是一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她有過一段特别的“打工”經曆。

前段時間,一家考研機構為學生們提供付費查重服務,單篇價格大概在130元左右。包括栗子在内的一些學生,受雇幫忙修改上傳的論文格式。

“據我所知,這家機構跟一些高校教師有聯系,這些老師有權限進入學校的知網查重系統。這種途徑會比網上的其他渠道準确、便宜一些。”

看到今天的新聞後,栗子意識到,考研機構的這份“副業”大概到頭了。“但我覺得這是好事兒。早就該管了,不是嗎?”

栗子的同學裡,很多都有自費查重的經曆。200元、300元的支出非常常見,相對于他們每個月1000元左右的生活費,“不算是小數目”。

除了在各個電商平台和考研機構花錢查重外,他們還熱衷于參加一些網站上的查重“優惠”活動。有的網站每天上午11:11會短暫開放免費的查重通道;有的網站需要邀請幾位“好友”注冊,才能享受查重折扣。

但這些五花八門的渠道,都不能讓學生們真正放心——“因為你不知道它們的數據庫裡到底有些啥,不敢保證查出來的結果是否準确。”栗子說。

“要麼貴,要麼廢”——面對論文查重的種種“奇觀”,有人如此感歎。因此,知網開放相對“平價”的個人查重服務,包括栗子在内的很多學生都覺得是個好消息。

但也有網友指出,知網“故意選擇在6月初這樣一個應屆學生100%都已經查過重的時候降價”,有“小聰明”之嫌,“格局一言難盡”。

關于時間節點,還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件。

此前,因知網查重服務不對個人開放,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特聘副教授郭兵認為中國知網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并在去年12月向法院提交了起訴材料。雙方調解無果後,今年3月21日法院正式立案。郭兵的主要訴訟請求為“中國知網立即停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包括向個人用戶開放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服務”。

他在接受長江日報采訪時表示:“從知網目前的公告來看,我的核心訴求已經解決了,基本實現了我的訴訟目的,就看法院怎麼處理。”

釋放善意,還是權宜之計?

“不管怎麼說,知網終于肯做出些改變了。”

面對《中國科學報》的采訪,師生們發出這樣的感慨。但他們也覺得,事情可能沒那麼簡單。

有學者發問:此次知網開放個人查重并大幅降價,究竟是為了釋放善意,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還是迫于持續輿論壓力的權宜之計?

更有多位學者質疑:此舉會不會進一步助長知網在業界的壟斷地位?

北京某知名高校一位不願具名的研究員對記者說,之前知網的查重服務屬于暴利業務,而經過前段時間的各類事件之後,他們“必須得有所改變,不然公衆就不買賬了”。

他同時表示:“知網的這項舉措,固然釋放了善意,但也有可能讓其繼續做大,進一步鞏固壟斷地位。”

“不可否認這裡面是有善意的。”東北大學教授郭戈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個人查重業務開放後,的确會給老師和學生帶來很大便利。”

但他也指出,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壟斷的問題,“知網的惡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幾位受訪者幾乎一緻擔憂:“知網現在能降價,就有可能在未來再漲上去。”

羊毛出在羊身上,還要跟羊要錢

郭戈向《中國科學報》介紹,由于國内沒有大型專業學術出版機構,知網、萬方等都是“空手套白狼”,無償地攫取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來獲取暴利。

與此同時,由于缺乏便捷的法律途徑,大多數個人都懶得向它維權和索賠,給這些大型中文學術資源公司提供了不正當盈利的機會。

這造成了一種“羊毛出在羊身上,還要跟羊要錢”的怪相。

正如一名今年剛剛畢業的博士生所說:“沒有我們這些全國的研究生和學者發表的論文,你們的公司如何維持?我們都免費把有知識産權的勞動成果提供給你們了,還要反過來收我們這麼多錢,不管是下載論文還是查重,這是什麼道理?”

浙江大學教授儲濤也認為,知網此舉雖然“減輕了一點學生負擔”,但論文下載等業務依然不便宜。“而且它也沒做什麼事,不是嗎?”

對于這些現象背後的壟斷問題,郭戈對《中國科學報》坦言:“目前也沒什麼好辦法。”

“個人維權的過程漫長而繁瑣,就算是高校和科研機構也不會更加容易。”郭戈說。他談到,一般而言,研究生畢業之前,隻需要把學位論文提交給學校,但這些學位論文最後被提交到何處,又如何被授權給知網的,他也“不清楚”。

或許就在這一筆糊塗賬背後,存在着更大的問題。

本文來自【科學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