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陽明四句教育方法

王陽明四句教育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21:10:29

王陽明(1472-1529)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他一生成就了讀書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神聖使命,被稱為“有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三不朽聖人。“聖人必可學而至”是他的堅定信念和終身追求,因此,他非常重視教育,尤其是少年兒童的啟蒙教育。《教約》就是王陽明的一篇專門論述兒童教育的著作,目的是教導“社學中的教讀”類似現在的“小學老師”如何 “做一個合格的好老師”,做好啟蒙教育,讓孩子赢在起跑線上。它類似于現在的教學指導手冊或“校規”,比較集中地闡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對現代的兒童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

王陽明四句教育方法(王陽明教約如何讓孩子)1

  • 一,重視德育教育。

王陽明認為,道德修養是兒童啟蒙教育的中心,“古之教者,教以人倫。”“三代(指夏商周)之學,皆所以明人倫。”即兒童教育應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作為唯一的功課。

“每日清晨,諸生參揖畢,教讀以次,遍詢諸生:‘在家所以愛親敬長之心,得無懈忽未能真切否?溫清定省之儀,得無虧缺、未能實踐否?往來街衢,步趨禮節,得無放蕩未能謹饬否?一應言行心術,得無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諸童子務要各以實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教讀複随時就事,曲加誨谕開發…”

每天早上,學生向老師參拜行禮之後,老師要按次序向全體學生提問:“在家的時候,尊敬熱愛父母的本心,有沒有懈怠的時候?能不能情真意切?每天早晚溫清定省、侍奉父母的禮節,有沒有虧欠和疏漏?能不能按照禮儀的要求一一做到?在路上過往的時候,步履姿态有沒有粗疏或不檢點的地方?能不能謹慎小心?言語行動和内心活動,有沒有欺騙狂妄和放蕩之處?言行念頭,能不能做到忠實守信、堅定誠敬?”要求學生一定要如實回答這些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存在問題和缺點,就要努力改正,沒有問題也要提醒自己不去犯這些錯誤。教師要随時根據具體情況,給學生以切實而委婉的誘導和啟發。之後,才讓學生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開始學習。每天到學校來,首先要自省,自省的内容首先是家人,是否疏忽了每天“愛親敬長”?是否實踐了“溫清定省”?行為舉止是否穩妥得當?這首先使兒童養成反省自己的習慣,其次是知行合一,把孝悌之類的人倫道德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成為日常的生活方式。

王陽明四句教育方法(王陽明教約如何讓孩子)2

“教讀複随時就事,曲加誨谕開發”,老師要有耐心溫和的提醒教育,如春風化雨,孩子就會誠實地回答老師的問題,使孩子不會因為擔心嚴厲的批評指責而疏遠老師,甚至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視學校如囚牢而不肯入,從而撒謊甚至逃學。在道德教育和修養的方法上,強調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他在《答顧東橋書》中說:“如言學孝,豈徒懸空口耳講說,而遂可謂之學孝乎!”“必服勞奉養,躬行孝道,然後謂之學”。比如培養兒童孝親的品德,提倡在事上磨煉,這是他知行合一思想在道德修養方法上的反映。他說“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事上磨煉即結合具體事物,休究踐履,實地用功。他認為,德行的培育即古人說的“明人倫”、“明明德”,是人生最重要的學習,也是學校最重要的教學目的。他在著名的《拔本塞源論》裡指出:學校之中,惟以成德為事。反觀當下的兒童教育現狀,重學業甚于重人品的教育模式、以成績定高下的人才選拔模式、不管資質如何興趣如何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幾乎所有的老師和家長都把讀書當作是孩子的人生頭等大事,思想品德教育流于表面,把“聖人之教而視以為贅疣枘鑿”。這種本末倒置的作法,怎不令人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憤然而起!

  • 二,兒童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天性,順應兒童的性情

對于兒童,每天的主要教學活動即歌詩、習禮、授書。

“凡歌詩,須要整容定氣,清朗其聲音,均審其節調,毋躁而急,毋蕩而嚣,毋餒而懾;久則精神宣暢,心氣和平矣。”兒童在唱歌詠詩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儀容整潔,面容莊重,氣息沉穩;要讓學生吐字清晰、聲音響亮,要控制節拍和聲調。不急不躁,不狂不鬧。不要随意喧嘩,也不要膽怯害怕。時間既久,學生一到學校就會感到精神舒暢,心平氣和,漸漸就養成了中正平和的性情。而歌詩的目的“非但發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洩其跳号呼嘯于詠歌,宣其幽抑結滞于音節也”。是為順應“樂嬉遊而憚拘檢”的童子之情。兒童喜歡嬉戲玩耍而讨厭約束,一方面可以激發他們的志趣,另外,也是為了使他們在吟唱詩歌時發洩其隻能通過蹦跳呼喊才能發洩出的情緒,在抑揚頓挫的音律中宣洩出他們心中的郁結和不快。使他們“趨向鼓舞”,“中心喜悅”,有益其身心健康。

王陽明四句教育方法(王陽明教約如何讓孩子)3

“凡習禮,須要澄心肅慮,審其儀節,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徑而野,從容而不失之迂緩,修謹而不失之拘局。久則體貌習熟,德性堅定矣。”指導兒童在學習禮儀的時候,一定要讓其澄清心神,肅清雜念。老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禮儀細節,審察他們的儀容舉止。使之不疏忽,不懶惰,不自滿,不羞怯,不随意,不粗野,即舉止優雅,從容不迫而不過于迂腐遲緩;恪守禮法,修行謹慎而不過分拘束緊張。時間久了,兒童的禮貌動作和神情就會熟練自然,其品德和習性也就能夠逐漸養成而日漸堅定。導之習禮者,非但肅其威儀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讓而動蕩其血脈,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習禮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使兒童養成端莊的儀容和儀表,同時也是為了使他們在揖讓叩拜中活動血脈,在起跪屈伸中強健筋骨,以利于兒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王陽明四句教育方法(王陽明教約如何讓孩子)4

  • 三,兒童教育要量其天資禀賦施教,不可貪多求快。

“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量其資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餘,則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要求老師在傳授知識時不能一味地貪多求快,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透徹,并且能熟練掌握,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天資禀賦來安排教學量。比如學生有能力學二百字的,一次隻教給他一百字,讓他總是能感覺到自己精力充沛,學有餘力,而不是不堪重負。每天能這樣輕松愉快地學習,就不會産生厭學的情緒,反而能享受、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趣味。天長日久,孩子自然會熱愛學習。當下的少兒教育中明顯存在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傾向,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老師有升學壓力、成績考評的壓力,導緻兒童超時、超量、提前學習,恨不得占滿孩子的所有時間,用書本知識把孩子催肥、催大,但過猶不及,結果隻能适得其反,孩子的厭學情緒也由此産生。這不是愛孩子,而是毀孩子。兒童的身體、智力等方面都在發展過程中,即精氣日足,筋力日強,聰明日開,因此,兒童教育必須要考慮其生理、心理特點及接受能力,王陽明把這種量力施教的思想概括為“随人分限所及”。比如樹剛萌芽,隻能用少量的水去澆灌,等萌芽再長,便又加水,“如樹有這些萌芽,隻把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長,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全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盡要傾上,便浸壞他了”。如果把兒童看作微縮版的大人,不顧及兒童的實際能力,把大量的高深的知識提前灌輸給他們,就像用一桶水傾注在幼芽上,不僅毫無益處,甚至還可能毀了它。因此,兒童教育一定要量其天資禀賦,留有餘地,讓他們快樂學習。老師和家長不僅要關注其成績,更要關注其成長。

王陽明四句教育方法(王陽明教約如何讓孩子)5

蒙學教材多用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于吟詠記憶;多用故事宣讀道理、傳授知識,便于兒童理解 。因此,“誦諷之際,務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字字句句䌷繹反複,抑揚其音節,寬虛其心意,久則義禮浃洽,聰明日開矣。”就是說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時候,一定要使其專心緻志,口讀心想,邊朗誦邊思考,一字一句都要反複體會,理解意思;聲音要抑揚頓挫,心情要放松自如,思想要寬廣虛靜。時間久了,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就會浸潤到學生的心底,他們自然會禮貌待人,一天天變得聰慧起來,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也會随之提高。

在這一段文字中,王陽明說明兒童朗誦教學的重要性。朗誦就是要讀出聲音來,并且要“抑揚其音節”;“心惟”即用心體會其意思,邊讀邊想,才能一字一句理出頭緒,分出層次,品出味道,以達到“寬虛其心意”的目的。久之,兒童自然會受到課文中的思想感情的浸染和熏陶,從而達到陶冶性情、開啟智慧、滋養心靈的教育目的。在兒童教育中誦讀的作用不可忽視,人們早就注意到,通過誦讀,兒童的記憶力、注意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都會有明顯的提升和改善。過去的私塾因為學生誦讀被人戲稱為“蜂蜜窩”,清人陳燧在《村塾賦》中調侃自己作為私塾先生“蜂蜜窩”裡稱王的處境:“三尺五尺之童,一楹兩楹之屋。到小人國中,自侬居長;在蜂蜜窩裡,由我稱王。”《清稗類鈔》中有一首《嘲私塾詩》,對私塾裡學生讀書的情形有生動的描繪:“一陣烏鴉噪晚風,諸生齊放好喉嚨。趙錢孫李周吳鄭,天地玄黃宇宙洪。”從這些有趣的詩賦可以看出,古人就非常重視兒童的誦讀教學。

王陽明四句教育方法(王陽明教約如何讓孩子)6

王陽明最後總結道:“…凡習禮歌詩之類,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樂習不倦,而無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則知所施矣。雖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就是說,大凡練習禮儀和唱歌詠詩這類課程,目的是保存兒童的天性、童心,讓他們樂于學習而不知厭倦,這樣他們也就沒有時間去做那些歪門邪道的事了。教師了解學生的這種心理,就知道如何去進行教育了。但這也隻是說個大概,真要使教育成為一種藝術,掌握其奇妙精明之處,還要看教師個人的修煉和存養努力了。

  • 結語

王陽明是一位有系統理論的大教育家,同時也是一個藝術高超的教學巨匠,後人稱之“世未有善學如先生者也……世未有善教如先生者也”,稱贊他是最懂學習的學者,最懂教學的老師。他在《教約》中提出的兒童教育的一系列獨到見解和主張,顯示了非凡的智慧和遠見,值得今天的老師和家長高度重視和學習借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