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一計害三賢,是司馬昭的謀略嗎?
讀《三國演義》,深深為古人的文韬武略所折服,更為三國歸晉的結局唏噓不已。
姜維作為蜀之棟梁,繼武侯之遺志,先後率兵九伐中原,延遲了曹魏政權發動滅蜀之戰的時間。可惜的是在曹魏政權發動滅蜀之戰不久,終因蜀主劉禅率衆投降,自身反魏大計遭洩密而功虧一篑。
有人評論說姜維此計害了他人又害了自己,最終淪為了司馬昭手中的一枚棋子。這種"重結果而不看過程"、"成王敗寇"的說法未免有失公允。誠然,在此次滅蜀之戰中,作為魏國最高統帥的司馬昭洞觀全局,抓住蜀主荒淫無道、廢賢失政,姜維為避禍不得不去沓中屯田的有利時機派鄧艾、鐘會為主、副将先行發動了滅蜀之戰。司馬昭料定破蜀之後雖然鐘會必反,但鑒于蜀已亡,蜀人自然不會助鐘會反;魏人得勝思歸,也必然不會聽從鐘會造反,就放手讓鐘會統領十萬魏兵伐蜀,可謂機謀深遠。後來,鄧艾自陰平奇襲成都成功,逼蜀主劉禅投降。司馬昭疑鄧艾恃功而驕,朝中又有人說鄧艾必有反意,便讓鐘會捉拿鄧艾,自己又讓賈充領兵三萬入斜谷,并親自和魏主曹奂禦駕親征,以防鐘會造反。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司馬昭這招借刀殺人還是很有謀略的,最終成功地除掉了鄧艾和鐘會。
但是,姜維詐降鐘會以圖恢複漢室江山,卻出乎司馬昭的意料之外。在司馬昭看來,鐘會若反,蜀人和魏人都是不會幫助他的。但如果姜維出面振臂一呼,憑姜維多年來在蜀國的威望,外加能征慣戰的寥化、董厥等蜀國将領的幫助,能夠很快形成對抗司馬昭的陣營,憑借蜀國險要的山川地形,完全能夠和司馬昭分庭抗禮,扭轉乾坤、恢複漢室并不是沒有可能。遺憾的是,由于計劃不周,偏信他人而使消息洩露,緻使姜維和鐘會的計謀未能如願,落得個"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慘結局,成了姜維北伐中原最後的絕唱!
無論如何,作為武侯諸葛亮的接班人,姜維不計較個人得失、榮辱甚至安危,為完成武侯遺志鞠躬盡瘁,即使在蜀主率先投降之後還不言放棄,時刻不忘恢複漢室江山,直到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有人評價姜維一計害三賢,完全是司馬昭運籌帷幄、洞察全局的結果,豈不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正是諸葛亮、姜維等人多年來不斷發動的數次北伐,戰略上主動出擊,不斷地激勵着弱小的蜀國昂揚的鬥志而不緻于蜀國坐以待斃,大大延長了魏國滅蜀的進程(不過蜀國地狹糧貧,連年征戰,有窮兵黩武之嫌罷了)。姜維,無愧于武侯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