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導演克裡斯托夫指導的《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一群問題少年如何被拯救的故事。
面對這些令人頭疼的問題少年,克萊門特.馬修老師沒有歧視,沒有說教,而是用不帶一絲偏見的愛和包容,喚醒了孩子們在頑劣外表下那顆純真善良的心。
[1]
“塘底”學校,是充滿了惡意與暴行的學校。在哈杉校長的強硬管理下,原本就有着各種不良習慣的學生更加叛逆。
神父馬克桑斯的臉被惡作劇的學生戳傷了。哈杉校長召集所有的學生來到操場,讓肇事者3秒鐘内認錯,否則便會輪流懲罰所有的學生。
沒有人願意在這一刻站出來。
憤怒的哈杉拿出花名冊,随便點了一名學生作為懲罰的開始。 無辜的伯尼法斯變成了替罪羊。
這個可憐的孩子在被拖走的那一刻,一直在抗議:我什麼都沒做,我不想關禁閉!
面對伯尼斯的辯解,哈杉校長絲毫不理會,他不相信這裡的每一個學生以及他們說的每一句話。
哈杉校長的粗暴,并沒有吓壞這些學生,隻是讓他們心底的那些叛逆和憤怒,變得更加強烈。
很多時候,我們堅信不疑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的。尤其是當人的腦海中已經形成偏見的時候,更容易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偏離公平。
校長粗暴,學生難管,沒有老師願意來這所學校,除了馬修。
[2]
馬修的人生,并非一帆風順。在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後,頹廢的他來到了“塘底”學校,成為了一名學監。
在初來乍到的第一天,因為神父馬克桑斯的事情,馬修就見識了校長的強硬和學生的頑劣。但是,善良又寬容的他知道,在這些劣迹斑斑的孩子的内心深處,有一顆純真而善良的心。
用醫生的話說,學生蒙丹是一個謊話連篇的不合群少年。但事實上,被父母“抛棄”的蒙丹,卻極度渴望被認可、被接納、被溫暖和被寬恕。
他希望和同病相憐的莫朗傑成為朋友,即使被懲罰也不願意為自己做過的錯事撒謊。但即便如此,被貼上了“壞孩子”标簽的他,始終是學校被監管和懷疑的主要對象。
當校長室裡的20萬法郎不翼而飛時,哈杉校長不問青紅皂白,就把他送進了警察局。
在沒有找到任何證據之前,馬修不願意把“盜賊”的這個标簽,貼在任何一個同學身上。于是,他此處查找,最終在學校的角落裡,找到了失蹤的20萬法郎。
事實證明,蒙丹被冤枉了。但是,當馬修提出要去警察局說明真相時,卻遭到了哈杉的拒絕。
他毫無表情地說,即使蒙丹現在不犯事,他以後也會犯事的,這種人根本無可救藥。
面對如此固執又冷血的校長,哈杉據理力争,但最終不僅沒有保住蒙丹,連自己也因為偏見而被學校開除。
偏見,會讓一個人失去理性和判斷,失去善意和寬容,不僅委屈了别人,也為難了自己。
[3]
生活中,那些願意放下偏見,坦誠相待的人,彌足珍貴。馬修便是這樣的人。
在找到因惡作劇而戳傷神父的肇事者勒蓋萊克後,馬修沒有采用簡單粗暴的懲罰手段,而是讓他照顧卧病在床的神父。
在兩人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勒蓋萊克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對于那些劣迹斑斑的學生,馬修并沒有輕易相信老學監的警告,而是走進他們,傾聽他們,了解他們。
因為馬修不帶一絲偏見,所以,他總能看清本質,找到這群學生叛逆背後的真正原因。
在這所毫無希望的學校裡,馬修讓每個孩子寫下心中的夢想。稚嫩的筆尖下,有人想當消防員,有人想當飛行員,有人還想當牛仔。
在發現孩子們都喜歡音樂之後,馬修組建了一隻合唱團,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合唱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通過日複一日的演練,孩子們的心越走越近,對夢想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
最終,馬修用不帶一絲偏見的愛,成全了孩子一生最美好的年華。
[4]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偏見是最大的敵人。
由于不同人之間的認知、處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很多人都會對他人留有偏見。
但這種偏見,會讓人的心智被蒙蔽,無法看清事實的真相。
隻有學會克制情緒,放下偏見,才能透過眼前的一片煙,看見别人心中的那團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