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偏食、素食主義等。
(2)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腎、動物血、瘦肉、禽肉、魚類等動物性食物。主食中小米、高粱、面粉鐵的含量比大米高。大豆及其制品含鐵量亦高。蔬菜的顔色越深含鐵量越高,如菠菜、芹菜等。其他如黑木耳、海帶、香菇、紫菜、黑芝麻、芝麻醬等含鐵豐富。山果中大棗、桂圓、葡萄幹、黑棗、山楂等含鐵較多。
(3)蛋白質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應注意膳食補充,可選用适量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肉類、禽類、蛋類、奶及豆制品等。
(4)膳食中應包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特别是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VC)對防治貧血有很好的效果。因為VC與鐵形成複合物,使鐵在腸道容易溶解,便于鐵吸收。大多新鮮蔬菜、水果都富含維生素C,可選擇食用。B族維生素(維生素B12、葉酸)是紅細胞生長發育必需的物質,瘦肉、動物肝髒、腎髒中含量較多,綠葉蔬菜等也含有葉酸。
(5)食物中鐵質的吸收與胃酸有密切關系。鐵元素隻有從三價轉變成二價才能被人體吸收,在酸性環境下,三價鐵容易轉變成為易溶于水的二價鐵。若是老年人體内缺乏胃酸,鐵的吸收便會受到阻礙。因此為促進鐵的吸收,可适量吃些酸棗、苜蓿、西紅柿、酸菜等酸性食物。
(6)缺鐵性貧血時飲食要注意:
①禁飲濃茶、咖啡:因為咖啡、茶中鞣酸與鐵結合,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難以被人體吸收利用。
②脂肪攝入要适量:每日以50g左右為宜。脂肪不可攝入過多,否則會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及抑制造血功能。
③屬于動物性食物的蛋類、牛奶卻含有不利鐵吸收的化合物,蛋黃中的鐵因與高磷蛋白結合,吸收率才達3%。牛奶本身含鐵就少,而乳鐵蛋白又影響鐵的吸收,真正被人體利用就很少了。因此,常喝牛奶、吃雞蛋,不吃肉類、綠葉蔬菜的老人,不大可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總之,防治缺鐵性貧血的關鍵是合理調配膳食,保證膳食平衡,在有充足能量、維生素和優質蛋白質時,注意增加鐵的攝入及吸收利用。
(血液内科 蘭紫荊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