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民情日志”、“數字地圖”,
精準剖析化解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開展精準防疫、
減輕居委會幹部工作負擔……
近十年來,數字化轉型正在持續推動臨汾路街道社區治理現代化建設。“民情日志”“數字駕駛艙”“社區大腦”“數字小屋”“數字吹哨”等一大批具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應用成果不斷湧現,一副全面賦能臨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數字家園全景圖”正在徐徐展開。
2021年,
臨汾路街道還入選了
“全國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優秀案例”。
t
“數字地圖”精準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過去,臨汾路街道三家社區食堂都開設在老年人口集中的中西部。2021年,街道工作人員通過“數字駕駛艙”平台分析發現,街道東部的的老年居民數量近幾年在迅速上升,其中不少人迫切渴望家門口有便捷、實惠的社區就餐服務點。于是,街道于2022年初在位于東部的臨汾名城、康悅亞洲花園等商品房附近選址開設了一家老食堂,周邊老年居民聞之,紛紛前去就餐。
t街道還依托“民情日志”彙總分析機制,制定每年度的民生實事項目;梳理各級黨建網格需求及資源分布情況,預判居民需求,使數據源于基層又反哺基層;融合“立馬訂”智慧停車平台數據,調整均衡各居民區網格内的閑置車位。
“數字平台”精準提升社區防疫效率
為助力社區防疫,臨汾路街道于2020年在“智慧臨小二”數字服務工作平台上,專門拓展了“防疫工作模塊”。該模塊整合“口罩預約、回滬登記、健康打卡”等多項功能于一體,做到登記排查“關口前移”、共享數據“提升效率”、隔離動态“實時掌握”,在防疫源頭實現“全程零接觸”服務、“全程高效率”互動。
如返滬居民通過前端掃碼登記健康信息,居民區網格中的居委幹部通過後台“指尖梳理”,隻需1 秒即可快速生成當天信息登記彙總表。
2022年,街道又在全市率先開通了線上申請60秒出證“居家隔離證明”功能,并在全區首家應用“用車申請小程序”,防控期間及時審核随申辦中的“居家健康監測證明”申請,累計完成審批11587條。而緊急上線的“上海市HS轉運小程序”,将核酸檢測中的送樣流程進行了數字化再造,實現采樣點、轉運車和檢測機構的數據關聯,管理調度人員查看後台即可實時掌握50個采樣點的實時數據,數字賦能自動填報防控報表,使基層核酸檢測真正實現了“零報表”。
“數字系統”助力社區幹部輕裝上陣
依托科學高效的數字技術,臨汾社區的居委會幹部們工作負擔減輕人了許多,真正實現了輕裝上陣——
在開會方面:
街道引導科室與居委會時常利用各種線上平台開視頻會議,像社代會、政協議事廳、人大聯絡等會議均遠程交流,效果很好。
在填報各類表格方面:
“民情日志”數據打通13個業務應用子系統,形成了一個多源數據并流、覆蓋全部房屋、全部居民的社區治理“數字底座”,在此平台上科室與基層數據聯通共享,科室可自行查詢調取大量報表,不再需要基層反複上報。疫情期間,街道基于“民情日志”緊急上線在線居民服務系統,基層幹部登錄系統後台一鍵導出數據,真正實現了“零報表”。
在減少基層幹部來回奔波于街道、居民區方面:
街道大力推進線上辦公,依托明道OA辦公軟件,将用章審批、外出請假等五類事項審批遷移至線上,數據代替人力去跑腿,基層幹部省下了時間全部用于為群衆服務。
“數字小屋”讓社區生活更智慧更便利
2021年12月,臨汾路街道又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數字小屋”。這個15平方米“數字小屋”擁有“一網通辦”自助機、AI“一分鐘診所”、水電煤繳費一體機、網上圖書館、共享打印機、自助買藥機,面向居民24小時開放。“數字小屋”運行半年來,已經服務居民300餘次。
此外,街道還打造了全市首個沉浸式“家庭養老樣闆間”。該樣闆間可以記錄老人生命體征的智慧床墊、在廁所間觸手可及的“救命鈴”、可以聲音控制的房間開關,可以手寫的電腦以及煙感、氣感、水浸感應、一鍵呼叫SOS等“智能七件套”等。
今年以來,臨汾路街道利用大走訪,大排查,不斷推進數字惠民工程,又創新打造了彙集居民對新基建需求的“社區心願碼”平台。街道根據“社區心願碼”篩選出居民有關便捷就醫、開展文化活動、親子服務等需求,在市、區條線部門支持下,正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予以逐步落實。
未來,
臨汾路街道将繼續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
運用“AI ”、“互聯網 ”
等技術賦能社區建設,
将多領域間協同、部署、推進結合起來,
有針對性地打造多維度的
社區治理與服務平台,
實現多個管理及服務部門的
統一調度、協同聯動。
同時,加快推進基層智慧治理基礎建設,打造萬物互聯的智慧社區,讓社區居民體會到高效率、現代化、智能化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務,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歸屬感和幸福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